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借鉴深圳经验创新苏南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6:18 深圳特区报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两地合作

  借鉴深圳经验创新苏南模式

  享有“小上海”、“大摇篮”美誉的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富有个性的山水名城。曾依靠自身民族工商业力量发展起来的“江南鱼米之乡”正在全面实施“创新工程”,科技

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已逐步成为无锡经济发展中极具爆发力的新锐力量。正在深圳考察的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昨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兴致勃勃地介绍了无锡正在探索创新型“苏南模式”的发展。

  记者: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乡镇工业发源地之一,无锡是“苏南模式”的典范,在建设创新型无锡的今天,如何创新“苏南模式”,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杨卫泽:老“苏南模式”下的企业大多从事传统工业、低端产品生产,主要以资本和人力投入为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提出建设创新型无锡的今天,昔日的“苏南模式”也要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依托原来工业化基础增加技术投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培养一批民营高科技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人才最重要,所以吸引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我们现在取得科技创新突破的关键。另外模式创新必须要有很好的环境和文化,要鼓励创新、崇尚创新。不过要改变多年以来形成的模式,必然会有风险,创新可能会失败,所以我们要宽容失败、宽容失败者,同时不断激发创新人才内在的动力。

  记者:您认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方面,深圳和无锡可以如何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杨卫泽:在探索“新苏南模式”过程中,实现更多科技成果和企业对接,培植一批民营高科技企业是重中之重,所以“深圳经验”或是“深圳模式”也是我们此行最想学习的内容,通过深圳高科技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的经验,同时也吸取教训,尽可能少走弯路。说到合作,首先我认为两地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环境容量有限、人口激增和科研机构缺乏等为我们相互学习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供了合作基础。其次两地在人才资源上可以互补。据我了解,我们无锡江南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有很多毕业生来到深圳就业,因为深圳是“设计之都”,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深圳的创业人才来我们无锡创业。另外在产业基础配套方面,两地合作潜力很大,例如在电子信息行业,可能有的深圳企业是擅长上游产品和研发部分,而无锡企业是擅长下游产品和制造部分,这样双方可以很好地对接,实现双赢。

  记者:深圳和无锡的民营经济都很发达,如何创造适于营商的环境至关重要,我知道无锡提出要建设一个宜居宜商的城市,并且提出了“六个无锡”的概念,能具体谈一谈这方面的考虑吗?

  杨卫泽:我们要建设“活力无锡”、“富裕无锡”、“绿色无锡”、“文化无锡”、“法治无锡”、“平安无锡”六个无锡。具体说,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注重群众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更加注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要千方百计地使全市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能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同时要满足生活在无锡的中外人士不同的文化物质方面的需求。

  记者:您在谈话中反复提到人才,您也曾在去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前夕亲自带队到北京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举行科技人才招聘会。那么,在“十一五”期间,无锡将如何形成人才高地?

  杨卫泽:天生我才必有用。关于无锡的人才高地,我们不仅要成为人才辈出的地方,还要成为人才荟萃之地,首先这里要有一个人才施展的舞台,为他们提供工作、创新、创造的舞台,这就需要我们发展高科技企业,发展有利于人才成长、吸引人才的载体和企业,使他们能够在这里有用武之地。

  但是光有载体不够,还要有灯光、音响等设施配合舞台的效果,就是要有良好的吸引人、留住人的环境,这也就是刚才所提到的“六个无锡”的概念,我们要创造一个最适合于生活、居住,最适合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杨卫泽

  1962年9月生,江苏常州人,工程硕士学位。2003年1月当选为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2004年11月任中共无锡市委书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