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外资并购酿成产业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7:30 大众网-大众日报

  据《中国经营报》3月18日报道,外资大鳄凯雷购并徐工一案,因国家发改委要求凯雷集团追加有关并购项目的“情况说明”,被“押后”批复。而三个月前,凯雷集团并购徐工集团(曾经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制造”)的方案就已通过江苏省国资委审批,当时,媒体曾报道,国家有关部门最终批复通过指日可待,历时三年的徐工改制将尘埃落定。虽然,凯雷集团有关人士强调这“并不代表收购项目遇到困难”,但人们还是认为,凯雷收购徐工的项目进展,正成为外资购并的政策“风向标”。也许这里用得上这样一句话:宁肯慢些,但

要好些。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的进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近年来外商投资在我国出现了独资化、大型化等新趋势,并且越来越多地采用并购方式,新的风险也随之产生。据国家统计局分析,2000年以来,跨国公司直接并购中国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的案例逐步增多,外资已经不再满足于合资与参股,其谋求企业控制权的欲望逐步显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外资并购的问题受到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这一点儿都不奇怪。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提出,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他说,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甚至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我国企业特别是一大批骨干企业也将不复存在。李德水身居国家统计局局长之位多年,掌握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说这话肯定不是无的放矢。

  跨国公司来华并购企业本是市场行为,中国市场开放,行业有利可图,跨国公司各路出击本不奇怪。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资并购活动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进入我国后,对盘活国内存量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放到国际大背景来看,跨国公司控制某些行业某些领域,是国际竞争的结果而不在于其他。在与跨国公司的角逐中,我们的一些企业败下阵来,一些民族品牌也因此成了历史,但总体上看,民族品牌是否具有持久竞争力,企业能否做成百年老店,主要不是取决于有无外资的挤压。因此,面对外资的并购,不能动辄拿出“民族工业”的招牌来进行抵挡,即便对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可能危及经济安全的问题,也应审慎分析,分清行业,区别对待。

  另一方面,毕竟跨国公司进入是为了一己之利而非乐善好施,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到来就自动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而且,从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来说,发达国家对外资并购也有相当的限制,这提醒我们也应重新审视过去某些“一相情愿”的想法和“饥不择食”的做法。也就是说,当外资并购集中在我国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并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时,当并购已确实在实质上对国内的一些战略性行业造成损害、可能危害国家经济安全时,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对策。当然,我们应该做的是,尽量用市场的经济的手段来限制这种不利的行为,要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建立与完善中国并购市场的规则,对可能形成不良后果的并购行为加以防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