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江苏昆曲《桃花扇》的新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9:44 东方网

  陈云发作品集3月17日晚,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新近推出的一台昆曲大戏《1699.桃花扇》在北京保利剧场首演,江苏昆坛一批新秀在舞台上一亮相,犹如早春风姿绰约的玉兰和艳丽妩媚的桃花,以其精美优雅的艺术风釆震撼了全体观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长刘云山、国务委员陈至立等领导出席观看并接见了主创人员,检阅几年来江苏文化领域改革的成果,此间观察家指出,众多主管意识形态和文化的高层官员同时出现在这个戏的现场,可谓不同寻常。

  江苏演艺集团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从电视及报纸上的报道中看出,由这台大戏的成功演出,可以窥见其演出运行机制的正确和进步。据该集团公司总经理顾欣(歌唱家、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向媒体介绍,这个集团的运行采取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新型机制,以演出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演出真正面向了市场消费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美的精神食粮。此次《1699.桃花扇》共投资人民币600多万元,但是,他们不是由政府进行无偿拨款,而是先由公司将这“只”文化产品拿到市场上去“订货”,先后签订了100多场的演出合同或意向,然后,再向剧目创作注入资金,实际上这就是投资进行剧目生产。既然是投资,就是一种经营行为,需要回收,需要利润,这样,便真正把艺术创作推向了市场。什么叫市场化?什么叫剧目产品走向市场?我看这就是市场经济在文化领域的一种运行方式,剧目创作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由政府当冤大头,光投资而不讲究经济效益了。

  江苏演艺集团的改革开始时并不是没有争议,例如:他们精简剧团的人员、把演员“赶到”市场上去,把原先属于事业单位的剧团,变成了企业的集团公司,众多演职人员不是没有想法,我也听到一些传说和反响。但事实证明,江苏的做法是对的。剧团的演职人员是从事剧目生产的,应该正常上班参加“生产劳动”,不能采取像一般事业单位那样的存在模式。剧目生产应当讲投资管理、讲市场、讲利润,所以,看来剧团不能再养在事业单位这只“摇篮”里,不能演戏不演戏无所谓,不能投资一、二百万元,演出一、二场,拿个什么奖,任务便完成,剧组就散伙,这就是大锅饭、大少爷作风,是公有制条件下出现的弊端。现在,一些剧团有的演员出了点小名气便耍大牌,凭个人喜好对剧本挑挑拣拣,自己认为戏分不多、或对所分配的角色不喜欢,便可以拒演。在这样的机制下,有的演员一年演不滿10场戏,工资奖金照拿,完全由国家养着,可是本人还牢骚滿腹。所以,江苏这样的改革机制,把剧团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的演艺集团公司,我认为很好,有利于文艺界治懒、砸大锅饭。

  这次《1699.桃花扇》的演出阵容十分亮丽和富有生气,从电视中看到,真正是滿台生辉,它告诉我们,艺术的青春真是个宝。滿台演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这是多么不容易呵,足见江苏这几年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成就卓著,而且扎扎实实做了大量工作。戏曲演员年龄老化一直是亇大问题,有的中老年演员戏瘾很大,不肯为年轻人让台,于是,舞台上演传统戏时,常常是五、六十岁的老演员在那里演青春妙龄的少男少女,这种“装嫩”,虽然有一定的技巧美感,但在广大外行观众看来,终不免生出“恶行恶状”之感,可是,当事者自我感觉常常很好,其他人又不敢或不好意思当面指出来,而其后果便只能是大家不看,外行的新观众不要看,内行的也日久生厌,这样下去,戏曲怎会不“文物化”?我认为江苏大胆起用滿台新演员,不要中老年演员在台上“保驾护航”(在台下很需要),这很好!非常好!它保证了演出的质量,不会使观众视觉生出“审美疲劳”。

  还有一点也要指出,江苏的这台戏很注意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例如手工精制的苏绣戏衣可以出售,连演出导具也有出售,我相信,李香君手中的那柄“桃花扇”一定会迷倒无数观众,吸引观众购买、收藏。江苏选剧目也很聪明,因为《桃花扇》的故事背景不仅发生在南京,而且在明清著名传奇剧中,它借离合之事,抒兴亡之情,思想内涵很深刻,不是为爱情而写爱情,而是通过爱情写历史、写各种人以什么人生观、态度来对待历史大变革,有褒有贬,有警世作用。相较而言,《牡丹亭》、《长生殿》等就不能及。《牡丹亭》《长生殿》现在完全演绎成了婚姻自由或坚贞爱情,在今天的社会,剧情上便难以再打动年轻人了。

  李长春同志在对《1699.桃花扇》的部分演职人员说,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起来,也让演职人员更快富起来。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活力,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他又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释放的能量难以估计。(均据《新华日报》报道)这些话讲得太好了,指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希望看到有更多的类似《1699.桃花扇》这样的改革成果。

  最后,我对李源潮、梁保华两位省领导亲自到北京推介一“只”文化产品的做法表示赞赏,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位省委书记、省长的大力支持,江苏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陈云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