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6龄童的请求是一记耳光(石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9:46 东方网

  前日,江苏省团委在市民广场组织“百城万店青年文明号信用示范周统一行动日”活动,在城管执法大队的咨询台前,6岁女孩童童请求:“我们南京街头怎么就那么多人喜欢随地吐痰,这样也太不文明了!春天到了,痰里带有许多细菌,而春天又容易生病。”据报道,该女童平时特别反对随地吐痰,和爸爸妈妈逛街,只要看到有人吐痰就会过去找吐痰的人,请他下次不要吐痰。有时还要用纸巾把地上的痰擦干净,装进方便袋里扔进垃圾桶(据3月19日《南京晨报》)。

  6岁孩童的铿锵话语,句句敲砸着大人们的心灵;6岁孩童的模范行为,叭叭抽打着大人的耳光!我禁不住胸中波澜涌动——愧疚羞耻啊!——为我自己,为南京市民,为我们的众多的国民。按说,大人是孩子的启蒙者、示范者和呵护者,现在却颠倒过来了,孩子倒成了大人的教育者、鞭策者和监督者,何其羞愧惭赧哉!

  报道说,南京街头随地吐痰的人真不少。这种不文明现象并非南京仅有,华夏何处不如此?据媒体报道,就连文明程度相对领先的北京和上海随地吐痰现象也比比可见。记得2003年SARS肆虐时期,媒体频频出现“吐痰大国”的自贬自责自恶的“形象语”,并同仇敌忾呼吁抵制随地吐痰行为,发誓摘掉“吐痰大国”臭帽子,情况有所抑制。然随着SARS逃匿,随地吐痰的恶习很快卷土重来,且变本加厉。难道非要再来一场SARS瘟疫,我们才能惊心,才能当回事?

  6龄童请求大人不要随地吐痰,给了我们一个积极的启示,文明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属于孩子们。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文明的习惯,那么随地吐痰之类“国粹”陋习,将来自然而然就会“断脉绝源”。再者,“童言如山”,大人教育大人往往难以凑效,而孩子的鞭策却可以起到“神奇”的效果。记得媒体曾报道,在公交车上,面对一位耄耋公公,年轻的妈妈视而不见,是上幼儿园的儿子硬把她拉起来:“老师说的,要给老人让座!”引得满车厢人肃然起敬和心胸震撼。

  6龄童请求大人不要随地吐痰,给我们的启示又是沉重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太需要反省反思了,优秀的传统和良好的习惯固然很多,但也不乏愚昧和落后的一面,随地吐痰就是一例。所以,我们不能一概以“伟大”自诩。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为期不短的人文理念和道德伦理颠倒的历程,“头发梳的光,脸上搽的香,人人说他脏”的主流口号时尚经年,崇尚文明、热爱整洁尽被当作资产阶级“专利”“横扫”,随地吐痰和篷头垢面被视为“荣耀”和“美德”。国人随地吐痰之类不良习惯之所以“生生不息”,与公德颠倒的悖论没有彻底拨乱反正不无关系。要摘掉“吐痰大国”的帽子,还须从道德理念拨乱反正入手,加强国民素质教育,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宣扬树立文明风尚,批评抵制各种不文明习惯。

  然而,教育不是万能的,需要“教育与处罚”并重。“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应该像处罚“闯红灯”那样处罚随地吐痰。严肃监管(在繁华街段安装一些监控设备也属必要),违者必罚,要让随地吐痰者付出代价,“吐”而心疼,“吐”而后悔,不敢再乱吐。如此坚持下去,要不了多少时日,“痼疾”便不“固”而除焉。


作者:石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