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就业指导,隔靴搔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0:00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谢少媛实习生韦金艳

  子晴的困惑

  子晴,广州某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毕业在即,正在忙着找工作,招聘会跑了不少,简历也投了不少,可就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对求职的目标也很茫然,不知道什

么适合自己,也不知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去招聘会也是看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位,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一份简历,对自己的工作定位根本不明确。“我在高中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新闻,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记者,所以就报读了新闻学,但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记者。现在出来找工作,因为招聘单位都要求专业对口的人才,所以我也只有应聘招新闻专业学生的单位,但自己对应聘职位、求职技巧等并不熟悉,找工作感觉很茫然。”

  像子晴一样,对找工作感觉茫然的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一方面是因为某些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根本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从而感到找工作茫然;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在大学里并没有接受充分的就业指导,对就业知识、自己的求职前景等都很模糊。

  就业指导:广东高校各有各招

  近几年,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院系、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也开始趋向与社会接轨,并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工作,使学生的就业情况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善。

  中山大学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做职业指导工作:大一每学期开设五六次的“专业、职业和就业”讲座;大二开设“职业规划指导”的选修课;大三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大四则进行临职前的各种指导,包括写简历、面试技巧、信息筛选、礼仪礼节等。

  而华南理工大学的就业指导则采取合办择业训练营,开辟网上学堂的方法。至今,“择业先锋训练夏令营”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华工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艳表示,夏令营与香港城市大学合办,培训课程以职业规划为主,除了讲述中英文简历撰写、求职技巧和职场生存法则,还组织港企人力资源经理来校举办英文模拟面试,白天模拟面试场景,晚上则是经理们从用人的角度分析学生的英文简历。另外,开辟网上职前学堂也是华工大的特色,包括职业规划、环境认识、能力提升、求职技巧等环节,还有全国知名专家的讲座录像和电子演示文稿。

  就业指导“四位一体”是华南师范大学较为全面的就业指导体系。一是就业指导课: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把就业指导课当作一门校内公共选修课,选修该课可以获得一个学分,由每个学院根据本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邀请校内外的有关专家、老师来授课,主要是关于就业形势、求职注意事项、制作简历等。二是加入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卫星专网,邀请职业指导专家授课。三是职前教育网络学堂,运用E-Learning学习理念与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四是就业指导专家讲座及交流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讲座以及校友的经验交流,例如公务员考试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另外,华南师范大学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不断加强锻炼。

  教导学生维权,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毕业生对签订协议、人事代理、劳动法规、试用期等情况不是很了解,该校在大四下学期就签订协议、人事代理、劳动法规及试用期等进行就业指导。

  学生:从满怀希望到逃之夭夭

  既然各高校都在火热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那么为什么大学生在就业前还是茫然如故呢?莫非就业指导根本就不能起作用?

  大一大二那两年,刚经历高考的子晴一心想着在大学校园里放松放松,根本就没有想就业的事情。“那时候感觉就业有点远,有课就上课,没课吃喝玩乐就过了,也没有太关注就业的情况。从大三下半学期开始想着就业的事,学校里偶尔也会有就业指导活动,例如专家的讲座、学校就业指导老师的培训课程等,但我只去了一次就没有再去了。”

  说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时,子晴有点失望,“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无非就是老师唠叨一番那些谁都明白的大道理。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往往先是不厌其烦地强调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让本来就饱受打击的我们对就业又增加了一层恐惧感;接下来,就是要我们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多参加实践积累经验,多留意招聘信息,制作好简历等,都是一些十分形式的东西,没有实际作用。”子晴说,第一次她还满怀希望地跑去听就业形势讲座,听到一连串的就业率数字之后,就没有再去第二次了。

  老师:个性化指导“难以下手”

  据了解,尽管学校里不时会有就业指导讲座,但去听的学生并不多,效果也并不理想,除了显示大学生的就业规划知识比较薄弱外,也反映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

  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仅限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且是常规地灌输一些就业政策或方法,强调就业形势的严峻,或针对一、两场招聘会介绍一些简单的技巧,不系统也不全面。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对学生帮助不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在就业指导课中听了等于没听,没有什么收获,自然就不会再去第二次。

  广州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李季教授认为,就业指导老师提供的信息和学生所需的信息之间有很大差距,老师并不能提供学生真正需要的信息,或是信息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开展具体的个性化指导,学生求职心切,但指导做得不够,学生的就业茫然感在所难免。

  不仅如此,一些从事就业指导的高校老师也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感到担忧:现在,许多就业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向学生强调求职时要“讲诚信”、“重礼仪”、“不造假简历”这些简单、空洞的说教上;对于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求职方法、技巧,老师们往往只能流于表面地浅谈几句,至于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更“难以下手”。

  专家支招

  如何避免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尴尬局面,广州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李季教授支了几招:

  一、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不可闭门造车,要和社会上的企业建立经常的联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就业指导中心要把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及时反映到学校,让学校作出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计划调整,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主动出击,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和心理咨询,尤其是心理咨询,不少学生在就业前有心理压力但自己却意识不到,就业指导中心要主动帮助调节学生的心理情况。

  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着重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培训、情感培训等,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学生。

  四、就业指导要提前开展,从大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试”,有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最适合从事什么工作,通过“职业能力测试”,可以提供适合学生性格的参考职业,并给出就业建议。

  相关链接

  指导老师严重不足1∶500尚是理想

  教育部要求,2006年初全部高校都要实现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即高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年度就业工作经费不低于学费的1%。此外,2006年教育部拟出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并要求所有高校以多种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课。但事实上,高校就业指导的人员严重不足。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黎主任表示,不少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不足,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不多,很大部分的工作是由每个学院的辅导员分担的,这就很难界定哪些才是真正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也就无从说起。

  另外,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普遍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大多是由其他行政机构转化而来的。很多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渠道过于单一”,基本上还只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工作。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