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与野猪共“舞”的女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3:30 大众网-鲁中晨报

  不管她所养的野猪今后能否像她向往的那样“成规模”,她都注定是一个在当前或很多年后被人们说起的人物。了解她的人说,在沂源县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她出名不是因为37岁的她是沂源县农村一名女党支部书记,而是因为她这个农家妇女在别人惊异的目光里,竟发起了一场养野猪的“革命”。

  3年来,伴随着这群凶悍的野猪在庭院里的不断壮大,家境在悄悄改善的同时,她却忧心忡忡:野猪规模饲养的出路在哪里?

与野猪共“舞”的女人
看着“劲头十足”的野猪崽,张爱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 (赵东山 摄)

  野猪面前 她如此“柔弱”

  舍庄二村位于沂源县鲁村镇政府西南4公里处,与莱芜地界只有“一箭之遥”。近两年来,村民养猪、羊、肉牛等家畜盛行。致富后的村民说,村里盛行养殖,与他们的女书记张爱有关。

  3月19日,在鲁村镇政府驻地下了公共汽车,记者租车时对司机说要到舍庄二村的张爱家,很多司机并不知道谁是张爱,但记者一谈到“那个养野猪的女书记”,司机们都笑道:“她啊,知道,知道。”

  约一刻钟后,面包车停在了村北路边张爱的家门口。3年前,张爱和丈夫将家搬到了这个养殖场,一直与野猪、羊、牛为伴。

  在一片猪圈前,一个左手提塑料桶、右手向猪圈的槽子里撒饲料的娇小身影映入了记者的眼帘。37岁的男主人翟所亮告诉记者,猪圈旁边那个提桶撒饲料的女人就是他的妻子张爱,喂野猪主要由妻子忙活。

  一大排猪圈里活动着多头褐色和黑色毛发直竖的野猪,其中一头母猪的旁边还卧着5头刚出生不久的小猪崽。

  站在猪圈前的记者,实在无法将面前这个只有1.6米高的农家妇女与一群凶悍的野猪联系在一起。

  眼前的张爱看上去有些柔弱,但她的眼神里却透着果敢与刚毅。“年前,刚有部分野猪被收购走,”她说,“圈里还存了7头成猪,其中6头是母猪。”

  深山考察 她心动了

  舍庄二村是个有着900多口人的山村,村子靠山,山上山下都是野草。怎样让村民利用本地条件致富呢?张爱等人一合计:咱这里草多,就发展畜牧业。

  为此,张爱和她的同事多方打听,得知聊城莘县有个波尔山羊养殖基地后,2001年夏天,张爱与其他村干部一道,从沂源赶往350公里外的莘县。“当时去的目的就是要为村民带回波尔山羊良种,打算在村里推广。”张爱说,“第一次去莘县,带回来20只波尔山羊,同时还得知那个地方有个野猪养殖基地。”

  在谈好波尔山羊的购买计划后,她与同去的村干部一起来到位于莘县一个深山密林中的野猪养殖基地考察。

  “我们去的时候,这个野猪养殖基地才建起6年。”基地负责人告诉她,1989年,山下村民发现这个山上有野猪,后来这名村民招呼了许多人上山寻找,最后在一山崖下发现了一个野猪窝,村民将待哺乳的7头小野猪连同母猪一并擒获,带到了山下,开始进行人工驯养。

  驯养6年后,野猪家养获得了成功。此后,在当地政府的许可下,这名村民在深山中修路,建起了当地第一个野猪养殖基地。基地建成不久,有畜牧专家和医学教授闻讯赶往这里,对野猪肉质进行了检验:野猪肉不但肉质鲜美,而且极具营养、滋补和保健价值,同时还利于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在张爱去野猪养殖基地考察的当天,来自省内外的诸多养殖户几乎踏破了这个野猪养殖基地的门槛,纷纷要求签约购买野猪崽。

  看着猪圈里一头头蹦跳的野猪和这里初步形成的养殖、繁育、加工、销售、出口于一体的基地,张爱心动了。

  三下莘县 抢得野猪崽

  “除了养波尔山羊外,咱也弄几头野猪回来养着咋样?”张爱从莘县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和丈夫商量着养野猪。

  “什么?在家里养野猪,你疯了?”丈夫翟所亮一边回应着,一边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妻子。

  张爱满脑子的长远计划被丈夫泼了一盆冷水。一听养野猪,在张爱身边撒娇的儿子倒是高兴了:“把野猪弄到家里养,我和野猪一起玩。”

  “野猪,养还是不养?”张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连续几天,她都做丈夫的思想工作。

  “好,养!要是赔了,你想办法把钱给我找回来!”丈夫拗不过她,终于赌气地扔下了一句话。

  丈夫同意了,张爱高兴得像个孩子。当天上午,她就拿起电话告诉莘县的养殖基地表示愿意进行野猪养殖。

  随后,张爱在丈夫的陪同下赶到了莘县,实地考察了基地后,当即签了购买6头小野猪的合同,合同约定野猪长大后由莘县方面回收。

  由于野猪崽紧张,张爱与丈夫先后去了两次都没排上号。直到2002年2月2日,张爱和丈夫第三次到莘县时,才以一头1000元的价格带回了6头野猪崽。

与野猪共“舞”的女人
为躲避野猪的攻击,张爱练就了一身快速跳墙的“功夫” (赵东山 摄)

  “伺候”野猪 她有时很“猛”

  张爱从莘县带回小野猪的消息很快传开,从未见过野猪的村里人纷纷前来瞧热闹。“就连一些政府里的人也来看稀罕。”张爱说,“不过有村民认为在家里养野猪是无稽之谈,更有人说‘6000块买了6头像大老鼠似的猪,疯了,这家人都疯了’。”

  “钱花了,野猪买回来了,对咱农村人来说,主要目的是赚钱呀。”张爱对待野猪比自家人还上心。

  由于没有经验,张爱将野猪运回家后,就按照自己喂养家猪的标准进行喂养,磨了玉米粉、地瓜粉煮熟后去喂,结果喂了3天后,野猪拉开了稀。这可把张爱急坏了,电话再次打到莘县,莘县养殖场说,野猪喜欢吃玉米秸秆等粗食,只要把秸秆磨细,用冷水一泡放进槽子里就不用管了,“改不了野性”。

  此后,张爱渐渐掌握了些养野猪的经验。“与家猪相比,野猪好喂,家猪吃剩下的饲料,野猪吃得很香。”张爱说,“牛、羊吃剩的草料,扔到槽子里(野猪)一样吃。”

  家猪冬季怕冷,而野猪不怕;家猪冬季下崽后要把猪崽带到室内取暖,而小野猪崽用不着人去管,即使天寒地冻;家猪容易生病,而野猪很少得病,“野猪的皮厚实着呢”。

  “这些优点是野猪的野性使然,可除了这些外,野猪面对人和其他动物时,其主动进攻的本能甚至让对方来不及提防。”张爱说,“以往我进圈为野猪清理猪粪,都是他(丈夫)一边拿着铁叉子提防一边吆喝。”张爱告诉记者,她第一次被野猪攻击是在2002年的秋季。那天丈夫外出,她一个人进猪圈为野猪清理粪便时,一头成年怀崽的母野猪从背后向她冲来,“过来,一头就把我拱到了墙角。”张爱知道野猪的厉害,边挥起手中的铁锹砸向野猪的肚子,边连哭带喊地跳出了猪圈。

  “可能我用劲过狠,两天后被打的野猪提前下了6只猪崽,均没有成活。”张爱说:“真可惜,一锹下去弄丢了6000块。”

  除了袭击人外,野猪一旦出圈,袭击羊、牛等也是“小菜”。张爱家养的那条大狼狗,曾被出圈的野猪追得满院子逃窜。为防止野猪出圈作恶,后来张爱干脆将猪圈的木门换成了钢筋门。

  为躲避野猪的袭击,张爱还练就了一身快速跳墙的“功夫”。

  用心养猪 她成了“专家”

  野猪生长缓慢,但身上的瘦肉却是家猪无法“赶超”的。养野猪3年多来,直到2005年年末,张爱才宰了3头野猪分给亲戚朋友“尝尝鲜”。

  正午的阳光里,5头褐色或黑色的刺毛小野猪偎依在一头成年母野猪的怀里拱奶。这5头小野猪降生在10天前的一个午夜。5头小野猪降生时,每头体重约300克。

  “别看个小,但一生下来就活蹦乱跳。”张爱说,“小野猪降生后,不像家猪一样需人工递奶,它们浑身都是野性劲儿,与山上的野猪不一样的就是这里的野猪不用到处觅食。”

  张爱的家中现在加小野猪在内共存了12头野猪,其中7头成猪。张爱告诉记者,小野猪一降生,她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钳子将它们的獠牙拔掉,以防野猪长大后袭击人。

  猪圈里有一头公猪,獠牙外露着,很是凶悍,张爱说它是6头母猪的“老公”,已经养了3年多了。

  张爱说,一头小野猪到成猪,需要半年,半年后长到125公斤重,就几乎不再长了。

  致富后遇困局

  早在20年前,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就把家养野猪加工食用作为改善国民饮食的一个重要产业。而在我国,野猪繁育、养殖直到1998年才被列入国家科技星火计划项目。

  据莘县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莘县野猪养殖基地所加工的野猪肉,80%以上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事实上,很多人知道野猪的肉用价值,但“价格昂贵,吃不起”和在我国养殖少,是市场少见野猪肉的主因。

  仅2002年,张爱所售出的5头野猪减去猪崽费、饲料费纯利就达万元之多。这些年来,由于张爱是沂源县唯一一家饲养野猪的农户,所以她的销售渠道很单一,都是由莘县这家养殖基地前来收购,生猪每公斤20多元,猪肉每公斤80元左右。张爱说,野猪浑身都是宝,一张皮就值200多元。

  莘县收购去后,销往国外其价格至少要翻一番,“我们为他们创造了价值。”张爱说,“如果我们形成大的养殖规模,建立自己专业的屠宰场,这将是增进农民收入的一个新路子。野猪比家猪好养,而且效益要高得多。”

  “尤其去年以来,一些村民主动找上门要求养野猪,这毕竟是一个好项目。”张爱说,“但也有些村民担心野猪养殖后的销路,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野猪深加工厂。”农民的这些困惑与张爱一样,事实上也是野猪养殖不能推广的原因。

  有村民认为,不管张爱所养的野猪在今后能否像她向往的那样“成规模”,她都注定是一个在当前或很多年后被人说起的人物,因为在沂源,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a9)□ 本报记者 王永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