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铲除公开招考中的“灰色人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10:23 浙江在线

  四川省开江县的广大农村学校严重缺乏教师,一些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纷纷表示愿意扎根农村基层。但该县近日举行的公招教师考试,却出现严重不公:有的人笔试只考了19分,居然被录取,而总分在其之上的考生却纷纷落榜。为此不少优秀大学生被迫外出打工,而开江县严重匮乏农村教师的状况依然没得到根本改观。(3月22日新华网)

  说是公招,其实不公,并非只是开江县独有;作为一种现象,在不少地方都存在。

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下基层,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渠道。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加之国家大力倡导、鼓励,部分大学毕业生开始转变观念,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就业,而人才严重匮乏的基层单位也很欢迎他们的到来。但一些地方存在的用人不公等“灰色人事”,显然正在成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拦路虎”。

  用人不公甚至权钱交易这些“灰色人事”现象,实际上是用人机制上的权力腐败。“灰色人事”讲的是“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其实就是看毕业生的父母是什么人物,有没有权力,有没有足够的社会关系?如果毕业生有非比寻常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那么即使本身学业成绩平平,用人单位也会青睐有加,迫不及待地“虚席以待”,而如果家庭没有“关系”,那么就算你有真才实学,也未必会被“择优录用”。“灰色人事”这道门槛,令多少毕业生寒心?

  “灰色人事”破坏了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它不仅给大学生基层就业带来了困难,导致人才的大量埋没和流失,阻碍当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极大地扭曲了社会的价值观,品学皆优抵不上一个“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德才兼备的呼唤又如何会有强大的感召为?“灰色人事”的现实,说明部分基层的人事机制环境亟待净化。然而历来的事实已反复证明,仅有呼吁是无济于事的。同样,指望那些手中有权的官员个个都能严以律已恐怕也是靠不住的。关键还是要靠机制,真正切断官场与职场的暗通款曲,使公招真正公开、公平、公正。有了严格的程序,实行了阳光操作,那么即使有谁想越轨也难得逞。

  3月22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封题为“基层单位,你准备好了吗”的读者来信,提出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基层要舍得给岗位,要舍得给投入,要舍得给关怀。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的热情,坚定他们在基层长期工作的决心。这封读者来信提出的问题很有道理,然而给岗位、给投入、给关怀又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这就是铲除“灰色人事”现象。


作者: 奚旭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