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相隔五十一载的重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10:40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相隔五十一载的重逢

  老人们满怀感慨地参观“英雄37号”船的指挥室。张柯摄

  

相隔五十一载的重逢

  相聚的老人在延续了“英雄37号”船荣光的N2030号前留影。昨天上午,在白沙路的甬江边,延续了“英雄37号”船荣光的N2030号静静地停着。而在一路之隔的部队营房,20多位老人已经聚在这里。不管是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他们见面都相互问候,相互感叹不已。51年前,他们有的在“民主三号”轮上,有的在“英雄37号”上,共同经历了一场永世难忘的抢险。这次由本报和白沙街道、73237部队联合举办的纪念营救“民主三号”轮51周年座谈会,让这些老人在相隔51载后又重逢了。

  难忘51年前那一幕

  51年前,19岁的工人周师江回宁波探亲,上了“民主三号”。轮船触礁后,身手敏捷的他慌忙中爬上了桅杆,一直等到“英雄37号”船的到来。往后的岁月里,他曾无数次和家人提及此事,说要永远感谢解放军。现在周师江老人住在镇海,晚年过得很幸福。他的儿子周先生告诉记者,父亲几十年来反复对他讲述的这个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他现在也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51年前,25岁的22军某部榴弹炮营营部文化教员吴美屿,受邀前往上海参观中苏友谊大厦落成典礼后回宁波,与大部分指战员官兵一道被统一安排在“民主三号”四等舱休息。听到船触礁的广播后,吴美屿和其他军人立即脱下厚重的军靴上了甲板———妇幼和老人站在甲板正中,青壮年护卫在他们周围,而包括吴美屿在内的300多名解放军战士,就紧紧围绕在整船的栏杆周围,用血肉之躯保护船上所有的乘客。吴美屿身旁一位50多岁的老大妈,还将她两周岁的孙子郑重托付给了他。昨天吴美屿老人特意换上了一套旧军装来开座谈会,腰板很挺,嗓门洪亮。

  51年前,“英雄37号”轮机练习生于香水、事务长李书田和全船官兵一起,奉命前去营救“民主三号”。他们和船上的几十名战友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将800多名乘客安全带到宁波。现在回想起这一幕,他们连说没什么没什么,自己只是尽了一个军人的责任。

  纷纷带来特殊礼物

  老人们都表示,这样的座谈非常难得,他们中不少人得知部队和白沙街道正在征集有关营救“民主三号”轮的资料,所以都带来了自己特殊的礼物:各自珍藏多年的有关资料、物件和相片等。吴美屿老人拿来了自己当年的徽章,叶文艺先生送来了自己编著的《“民主三号”沉没记》,曾任“英雄37号”政委王雪竹老人则捐出了“英雄37号”的珍贵照片……周师江老人的儿子周先生说,他记得父亲一直珍藏着当年“民主三号”轮的船票,只不过来之前太匆忙一下没找到,他和父亲回去后一定会好好寻找。

  目前,延续了“英雄37号”船荣光的N2030号船已成了白沙街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街道和部队准备专门开辟一个陈列室,供学生们参观。

  寄望英雄船,光荣永传续

  座谈会结束,部队安排老人们来到N2030号船只上参观,于香水和李书田显得特别激动。他们相互探讨着这艘船只的结构和吃水深度,回忆着当年船上的伙伴们。而记者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当年他们敬重的船长,51年前在抢险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黄子兰船长,今年已91岁高龄,依然健在,住在上海。原来刚刚前一天,上海的娄先生看到我们有关“英雄37号”的报道后给记者打来了电话说,他父亲叫娄宗友,也是当年“英雄37号”船上的战士。我们在系列报道中曾刊登了部分当年“英雄37号”上官兵的名单,娄宗友也名列其中。他激动地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父亲已经去世,黄子兰船长还活着,而且就住在上海。听闻此事,两位老人激动万分,都说回家后要赶快打电话给还健在的几位战友,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他们。

  在船头,两位老人拍了张合影。他们说,相信这条英雄船,会把光荣的历史不断延续下去。

  由本报策划的这一活动也得到了宁波众多媒体的关注。(李锋陈水萍蔡潇/文张柯/摄)

  

相隔五十一载的重逢

  当年在“英雄37号”上工作过的于香水老人捐赠历史资料。

  

相隔五十一载的重逢

  “英雄37号”照片

  

相隔五十一载的重逢

  当年“民主三号”照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