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后五年,东莞名牌腾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12:35 南方日报

  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展望“十一五”充满信心——

  今后五年,东莞名牌腾飞

  从2002年正式建立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制度至今,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在这当中,各个主要联席部门的负责人,经历了名牌带动战略起步的整个历程,可谓百感交集。

今天,我们有机会与这些负责人面对面地坐下来,倾听他们在东莞名牌创建道路上的所思、所想和所感。他们描绘的东莞名牌发展图景,足以让人对这个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

  企业名牌意识觉醒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我了解,东莞刚开始创建名牌时,国家、省级的名牌都不多,当时感觉这个工作抓得起来么?

  陈桂明(以下简称“陈”):(微笑)政府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名牌创建工作也一样。10年前,我们为什么没有制定名牌带动战略,因为当时没有这个需要,由于“三来一补”的简单经济模式给东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也让我们不曾想到要创建名牌。而5年前国际产业调整发生根本变化,东莞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东莞的民营企业也被逼着走上创造品牌的道路。

  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东莞本地企业的名牌意识开始觉醒。通过前20多年的经验、技术、资金积累,本地企业也具备了创造名牌的条件。正是因为市场要求创新,企业自身又具备创名牌的能力。所以,即使刚起步的成绩稍差一点,我们仍然充满信心。

  记:这几年的名牌创建工作一路走得顺利吗?

  陈:非常顺利,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并在2003年建立奖励名牌产品的财政机制。虽然这在全省不算最早,但是力度却非常大。

  从2003年开始,东莞每年获得国家和省的名牌增长速度40%以上。其中省级名牌增长速度在广东省是第一位。目前省级的名牌有100多个,这为接下来创建国家级名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无论是对过去的五年还是接下来的五年,我们的信心都很足。

  重点圈定8大支柱产业

  记:您刚才提到以前一些企业的名牌意识不冲动,现在这种现象还明显吗?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

  陈:这种情况现在还是有的。因为企业创建名牌之后,其效益、内部管理和税收各方面肯定会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此,一些企业怕露富,担心政府会增加税收,不愿意宣传出名,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生产成果拿出来分享。这种“小富即安”的特殊心理状况,使得东莞企业在本地发展得很好,但是走出去甚至在外国发展的少。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政府就更要去培育、引导和扶持有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

  记:《东莞市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中提到一点“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里面的内涵是什么呢?

  陈:(很肯定地说)目前全国的产业不到40个,东莞就有32个产业,由此可见东莞的工业体系非常全面。但是如果面面俱到,找不到一个重点突破,那就无法发展。

  目前东莞8大支柱行业的产值占了全市工业产值的70%,我们应该全力去发展它。在名牌带动战略上,也要相对应地择优扶强,根据全市产业发展的情况和实际,重点选择支柱行业,特色行业、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

  名牌产业成就名牌城市

  记:怎样理解名牌带动战略与名城建设之间的关系?

  陈:我对名城的理解是,起码要具备“六个名”,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名产业,培养一批叫得响的名品牌,拥有一批过硬的名产品,著名商标、名牌商标,有一批像样的名企业家,规划建设几个名牌产业园,培养出一批创新研发的名技术骨干。

  在这当中,名牌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所以说,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是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途径。按照2005年的经济发展指标来看,东莞民营工业的产值只占到了15%,所占比重比较低,这说明民营工业还需要努力。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发展空间也非常大。我相信,随着名牌带动战略的推动,东莞的民营经济一定还会有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记:东莞品牌创建历程的这5年和后5年,您作何评价?

  陈:(思考片刻)5年前应该是“沉睡”;2002年到现在的5年期间,应该是“起飞”;接下来的5年肯定是“腾飞”!(开朗地笑)

  市工商局副局长陈仕全:

  好产品更需要名商标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东莞的驰名、著名商标发展的现状如何?

  陈仕全(以下简称“陈”):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通过强化宣传、积极培育扶持一批本地驰名和著名商标。全市驰名著名商标数量增长连年取得历史性突破,迄今已经拥有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74件,位居全省前列。

  记:发展自有品牌最关键的是什么?

  陈:最关键的是我们的企业要认清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加强自身的品牌意识,改变无自主商标知识产权的定牌加工经营模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使东莞企业实现由定牌加工到自创商标,由自创商标到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的经营模式升级转型,由“东莞商标”和“东莞制造”共同打造制造业名城。

  对政府部门来说,首先,根据东莞行业分布、产业特点、地方资源优势全面规划、制订符合东莞实际发展状况的品牌带动战略;其次,将各个部门引导、扶持、培育两自企业的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最后,加强对政府、企业负责人进行宣传培训,提高商标意识。

  记:市工商部门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自有品牌发展?

  陈:作为主管商标工作的职能部门,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了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工作的开展。

  首先,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制订了《商标培育三年规划》;其次,组织讲座、培训,由国家、省政府知识产权专家、广东省工商局和市工商局商标专业人员在各镇区举办商标知识面对面讲座,向企业普及商标相关知识,几年来组织了100多场讲座及座谈会;第三,按“大展会驻点,小展会巡查”的原则,先后在厚街家具展、大朗毛交会、东莞电博会、长安五金机械展等大型会展中设立商标知识产权投点;第四,强化宣传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以“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共铸东莞辉煌”为主题的宣传报道、制作了大型户外公益广告,设计并制作了东莞驰名、著名商标企业风采录。同时,加强保护商标知识产权,维护商标权益。近几年来,东莞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近700宗,其中涉外商标案近300多宗,收缴和消除侵权商标标识500万件;第五,积极配合省工商局创建“大朗毛织”区域国际品牌,将“大朗毛织”打造成具有东莞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区域国际品牌,这将成为我市培育高层次商标自有品牌的又一大亮点。

  市质监局副局长刘东兴:

  让企业主动创名牌

  记者(以下简称“记”):质监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抓名牌建设工作的?当时情况如何?

  刘东兴(以下简称“刘”):质监局从2001年开始就已经在抓名牌建设工作。当时我市只有一个国家免检产品。感觉推动名牌建设工作是非常非常困难。一方面社会、企业对名牌建设工作不了解,把我们推动创名牌工作等同于社会各种乱评比,抵触、排斥情绪比较强烈;另一方面,东莞当时仍然是外源、外向、加工型企业为主,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普遍实力不强,自主品牌的经营还处于萌芽状态。

  记:面对困难局面,质监局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刘:刚开始,我们是先物色符合条件的企业,然后通过沟通发动,推动企业开展争创工作。后来发现这样做不但工作强度大,而且面比较窄,仅限于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企业。后来开始把原先“重点突破”的工作模式拓展成为“面上铺开,重点培育”。

  因为企业才是创建名牌工作的主体,没有企业普遍而积极的参与,单是靠政府部门推动,难见成效。

  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工作思路转变?最后形成了怎样的工作思路?

  刘:因为有一次我给一个企业的老板打电话,跟他解释东莞质监局正在搞创建名牌工作后,企业的老板半信半疑地说:“以前听说搞个名牌要给钱,现在你们让我参评什么名牌,不但不花钱,政府还有奖金,真有这么好的事?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好像不大可能吧。”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意识到,创建名牌工作也必须要找对方法。

  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思路:通过宣传发动不断产生创名牌重点培育企业,通过重点培育不断产生争创名牌企业,通过成功创名牌企业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发挥名牌带动作用。

  记:今后质监局创建名牌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刘:目前东莞共有7个中国名牌产品、31个国家免检产品、5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但东莞的名牌免检产品数量在全省的排名与东莞经济实力的排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在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加大培育力度,把创建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育名牌产品上。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营造企业纷纷争创名牌氛围,使全市众多企业都以名牌为目标去经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东莞经济持续蓬勃发展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小帆:

  三年拿出16个全省名牌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农业类产品创品牌情况如何?

  李小帆(以下简称“李”):现在整个农业行业涌现出一股创名牌的热潮。2003年前,东莞没有一个农业名牌产品,而到2005年为止,东莞已拥有16个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约占全省农业名牌产品10%。一些东莞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真正体会到创名牌为企业带来的好处,如东莞的传统特色产品旗峰腊肠,2004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后,2005年产品销售量大幅上升,增幅达50%。

  记:当初东莞农业类产品的创品牌情况是如何?为什么会取得这种转变?

  李:2003年东莞市农产品第一次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结果全军覆没。这件事对我们的压力很大。虽然那是我们市第一次申报农业类产品的名牌,存在经验不足等情况,但东莞有些农产品确实在全省、全国农产品市场都很有影响。比如腊肠、米粉、荔枝、香蕉等农产品。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也感到很意外,感到了压力与责任。

  痛定思痛,从2003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创建名牌的工作力度。我们深入农村基层、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走访、调查。

  记:调查出了问题所在吗?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局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以前东莞还是一个农业大县。随着近十几年东莞向着现代制造业名城迈进的过程中,东莞农业或者说东莞单纯的种植业、养殖业的空间正逐步地缩小。整个农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对创建农业类产品名牌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不了解,对农业产品的品牌化经营意识不强。

  针对这种情况,东莞市农业局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加强培训指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于是农业局把各镇抓农业生产的负责人和具有一定农产品种养、加工、经营规模的企业老板请到了农业局来,向他们讲述品牌与农产品经营的关系,让他们意识到,现在中国加入WTO后,农业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一个地区、一个省的竞争,也不单纯是国内市场的竞争,而是可能面向全球的市场竞争,国外的许多农产品都将进入我国,参与到我国农产品市场中来。这些国外的农产品都将以品牌竞争的方式出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培训,许多农产品企业认识到创建农业产品名牌对企业发展与生存的重要性。

  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游匡正:

  创品牌从“走出去”开始

  记者(以下简称“记”):东莞市目前获得名牌出口商品的情况怎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游匡正(以下简称“游”):在众多的名牌出口商品中,作为东莞市的“中国出口名牌商品”企业较少,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游匡正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进出口经营资格完全放开经营时间不是很长,二是“中国出口名牌”申请条件比较高,三是东莞市原有的外贸公司以代理出口为主,自己的品牌产品少。

  记:针对东莞市的实际情况,外经贸局在创名牌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游:东莞是一个外向经济城市,在创建品牌过程中,如何引导本地企业“走出去”,成了创名牌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结合外经贸局的职能,我们开展一系列培训,增强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比如2005年,外经贸局就为民营企业举办了“东莞企业走向国际菁英会”,邀请已经成功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介绍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请专家介绍在国际市场中如何利用品牌优势开拓市场的技巧等。并通过各类型专业培训班,企业增强了走出去意识,在自我品牌的创建、保护、应用上也有了一个层次提高。

  记:在东莞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很多。外经贸局是如何将引进跨国企业和本地名牌创建工作结合起来的?

  游: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合作,鼓励和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识产权型民营企业进入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的产业链,外经贸局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建立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配套产品目录交流机制,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扩张能力的民营企业作为主要载体,加强与外资龙头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开展合作。

  记:接下来,外经贸局将从哪些方面加大创名牌工作?

  游:东莞民营企业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有很灵活的经营方法。但受东莞传统经济环境的一些影响,东莞有些民企存在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民企有这种思想,不能指责他们。作为主管部门之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抛弃这种思想,做好宣传工作,引导他们进一步走出去。接下来,外经贸局将积极配合省外经贸厅的“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以及省“科技兴贸专项资金”的宣传工作,做好贴身服务,做好技资扶持工作。

  名牌创建进行时

  ●2002年11月

  《东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及《东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出台,确立以市经贸局牵头的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制度。

  ●2004年1月

  《东莞市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出台,明确规定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004年10月

  《关于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技术企业的意见》出台。

  ●2005年4月

  全市召开驰名、著名商标企业表彰大会。

  ●2005年12月

  市政府决定对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获“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

  ●2003年10月

  召开了全市企业改革与发展暨名牌产品表彰大会,首次对获得名牌称号的企业进行奖励,最高奖励额达50万元。

  ●2004年4月

  全市召开广东省著名商标企业表彰大会。

  ●2005年3月

  《东莞市培育发展自主技术企业实施细则》出台。

  ●2005年6月

  《东莞市培育发展自有品牌企业实施细则》出台。

  ●2006年3月

  市政府决定提升政府奖励额度,“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奖励额度增加到100万元;“国家免检产品”奖励额度增加到50万元;“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东省著名商标”奖励额度增加到30万元;此外,对新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称号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

  图:

  陈仕全

  陈桂明

  刘东兴

  李小帆

  游匡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