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不起追踪问效,就不要伸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9:50 南方日报

  我省“阳光财政”改革探索日趋完善,省级预算单位请款减少30多亿

  经不起追踪问效,就不要伸手

  本报记者贺信通讯员粤纪宣

  省级预算单位2006年预算新增请款比2005年减少了30多亿元。“这说明各单位请款用款更加谨慎。”省财政厅绩效评价处副处长袁明说。广东去年开始全面推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显示:财政资金不再是“唐僧肉”,“经不起追踪问效,不如不伸手”。

  造“玻璃钱柜”建“阳光财政”

  我国从本世纪初着手公共财政支出改革以来,广东在建设“阳光财政”方面的改革探索日趋完善。除了四项“规定动作”——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之外,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蓝佛安介绍说,建立“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统发公务员岗位津贴、清理党政事业机关经营性资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等“自选动作”先后进入试点和推广阶段。国家财政部认为这些措施成效显著、领先全国。

  2003年广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首次拿到了厚达3厘米的《2003年省级部门预算单位预算表》。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除了翻阅预算表外,代表们还可以通过大会专用的网络查询。当年9月“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正式开通,一根网线连起省人大财经委和省财政厅——“预算部门的每笔支出鼠标一点一目了然”。目前已有5个地级以上市实现了财政部门和同级人大的联网,到2007年全省21个地市都将初步建成“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

  上述举措被形象地比喻为打造“玻璃钱柜”,“玻璃钱柜”也从此成为“阳光财政”的一个重要象征。实际上,所谓“阳光财政”至少应当包括两层含义,即:财政支出的方向是透明的,每笔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和途径也是透明的。

  绩效评价让财政资金花到刀刃上

  “广东去年的财税总收入占全国的1/7、达到4431.97亿元”,听到这些,作为“建设者”的广东人自然感到荣耀,可是作为“纳税人”的广东人也不免心生顾虑:这么多的财政资金有没有花到刀刃上?“阳光财政”是不是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了最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如果以为‘咱们富了’,花起钱来就‘大手大脚’,那就背离了‘公共财政’的发展方向。”袁明说。为了推动财政支出从“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省财政厅从2003年开始试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并率先在全国财政系统成立了绩效评价机构。2005年省财政厅在省级预算单位中全面推开“上年度500万元以上和跨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袁明表示,省财政厅此举实际上是为了回答4个问题:这件事该不该花钱办?钱花出去效益怎么样?花了钱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下次还给不给钱办同样的事情?

  在42个部门报送的177个项目中,6个项目被评价为“差”。其中一些项目尽管经受住了“审计”的考验,但是绩效评价结果为“零”——建了“没有用”就成了“浪费”。与此相反的是,绩效评价显示,绝大多数项目的资金落实和实际支出情况较好。尤其是在“十项民心工程”方面,“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了公共支出职能,保障了重点项目的支出需要,对建设和谐广东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袁明说。

  用钱讲责任使请款用款更谨慎规范

  “绩效评价是一种面向结果的公共财政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厅长刘昆认为,“我们希望预算单位树立新的观念——财政是要追踪问效的,用钱是要讲究责任的”。今年各单位预算新增请款比去年减少了30亿元,这说明绩效评价的开展使各单位请款用款更加谨慎和规范。

  记者注意到,去年出台的《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由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和人事厅四个单位联合印发,《方案》明确规定绩效评价的结果要通报上述部门。省监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钱用得不好就是工作做得不好”,那些屡屡拿了财政的钱却不好好办事的部门和领导,不但日后“要钱”越来越困难,而且对自己的政绩评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