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悲情感动何时不再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0:04 红网

  一个自小患了小儿麻痹症,不能直立行走只能跪着的人,36年如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尽管不能直立行走,却36年年复一年跪着匍匐在山间崎岖的小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用自己的一颗“红心”和真诚感动着七村八寨的乡亲们。经媒体报道之后,甚至感动了并将继续感动更多的国人,他就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普普通通的一个教书匠——陆永康。

  对于陆老师的人格和精神,个人无疑佩服的物体投地,并为之喝彩。个人以为人类语言的表达虽然非常丰富多彩,但任何纷繁复杂的话语,在陆永康老师面前,都只能还原成最简单、最朴素的语言,那就是:崇高、伟大!若还要继续赞扬的话,那就只能用一个最最简洁的比喻:民族的脊梁!然而,在赞美和感动之余,我却想到了更多:为何我们的国家,老是时不时的冒出些悲情的感动?

  前有天津古稀老人白芳礼从74岁到近90岁,靠蹬三轮车积攒35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近300名贫困学生助学,感动了众多的国人;又有洪战辉自中学起带着父亲拣来的妹妹辗转求学,自强不息,感动国人;8岁的倪东艳凭瘦弱的双肩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和一个家庭,也感动国人;现在又有个“残疾”的陆永康老师跪着教了36年的书,跪了36年,也奉献了36年,一以贯之的人格和精神,强烈撞击着国人的视线,并感动着国人。在这些人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看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执着和可贵,我们情不自禁、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感动、喝彩并自豪!然而,这样的感动,始终都是悲情的,甚至是一种痛心的感动!

  肢体不健全者肩负起了比我们这些肢体健全者更多的责任与重担;年幼稚嫩的双肩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生活重负;本已到安享晚年,甚至到了古稀之境,仍然要挥洒汗水、泪水、血水拼命的蹬三轮车攒钱助学,更可恶的是那些肢体健全者,竟然还忍心欺骗这样“佛心慈悲”的老人!而一个普通的农妇熊德明,说句真话也能感动国人,甚至以此堂而皇之的登上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领奖的大舞台!当然最有争议的莫过于徐萍,“平时的天使”,周末的“魔鬼”,为了解决家人的生活,不惜卖身!

  诚然我们无法也不能否定这样的感动,毕竟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品质。然而,这些感动,与其说是感动,在另一种意义上还不如说是我们的耻辱。

  “肉食者”何以不能感动国人?腰缠万贯者何以不能感动国人?身居要职者何以也不能让人感动?

  为何郑永康“跪地”行走了13年,竟然都没有人看到这种悲情的感动?甚至仍由一个残疾人在崎岖的山路上继续着他的“跪走”?又为何直到他在讲坛上真正跪了36年,才有个县委书记站出来给他安排治疗,解决他的“行走”问题?那些管理的“父母官”们都干了些什么?那些同样肢体健全的“人民教师”呢?又到那里去了?

  其实认真拷问郑永康现象的背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肢体健全者,其实是残疾的。那是另一种“智障”,或德性的“白内障”、德性的冷漠症。

  面对着社会弱势群体,心如铁石,甚至本应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也逃之夭夭,让肢体不健全者承担,这样的人,是可耻的!

  但是,更可耻、可悲、可恨的是我们的制度,竟然能够任由这种悲情不断地重复发生甚至不断地延续!不经意间竟然也患上了正义和德性的稀缺症,两症并举,所以悲情不断、悲剧不断!

  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讲,我们这个社会并不需要这样的悲情感动。我们所需要的是真正的感动,而不是把感动建立在制度缺陷、正义缺陷和道德沦陷的基础上,或者建立在弱者孤苦无依、绝望的基础上。否则,那只是丑陋披着“感动”外衣的另一面而已。

  而真正要让悲情感动不再现,当前我们最亟待完善的就是社会救济和保障制度,社会公共政策或管理制度向弱者倾向,实现弱者和社会生活最不利者的利益最大化。其次,就是尽快实现德性的回归,进行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制定相应的配套约束和激励机制,不仅让荣辱观深入人心,而且,更要让它成为指导社会大众行为的指导。唯只有如此,方能防止悲剧再现,彻底的让悲情感动不再重现!

稿源:红网 作者:顾金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