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灰色心理”比“灰色技能”更可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0:05 红网

  记者近日走访安徽省几家高校后发现,大学生为求职修炼“灰色技能”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并非是主流现象。一位多年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学生面对求职的“灰色心理”难以消除,才是真正值得重视的问题(据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看来,大学生追求“灰色技能”的是极少数,对喝酒、唱歌、社会关系等有特殊要求的用人企业也是极少数。正如报道所透露的,某主要去向为企业的高校,目前已签约的10

00多名学生中,只有1名学生反映在签约后用人单位一名负责人曾半调侃地问道:“酒量如何?”而值得注意的是,传说中的对学生酒量方面有特别要求的大都是企业。其实,绝大多数用人企业并没有所谓“灰色技能”的特殊要求,大学生追求“灰色技能”是一种误判,更是一种误导。毕竟,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企业需要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而且现在的就业市场是双向选择的市场,毕业生可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他们不会盲目地因为要找工作而被迫适应某些潜规则,走旁门左道,媒体也不该随意主观臆断。

  当然,在当今的社会风气背景下,我们并不否认“毕业求职,不仅仅是要展示你的能力,还要展示你的人际关系。”也不否认大学生早已具有了“社会化”心态,“找关系是一种腐而不败的求职方式。”但这必定是极少数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实力是最好的通行证,是谋生之本。如果人为地把矛盾的主次关系搞颠倒了,那可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相比之下,当前一些大学生求职“灰色心理”难以消除,才是真正值得重视的问题。“灰色心理”的具体表现在:对求职有畏难情绪,害怕面对用人单位;回避求职问题,消极等待别人帮助;认为还是要靠关系才能成功,不承认实力才是就业市场上的“硬通货”;不知道自己究竟最适合干什么,对前途感觉很迷茫;不知道用人单位最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学习没有明确目标,等等。事实上,正是由于家庭贫困、没有起码的自我推销资本;学习成绩和实际能力都很差,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性格十分内向,交际能力较差等因素,才使他们成为“就业困难群体”,而并非缺少“灰色技能”所致,“灰色技能”不过是一块素质差的遮羞布,拉不出屎怨地球没吸引力,没意思。

  心态决定常态,心态决定人生命运。大学生应该把求职的功夫用在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尤其是就业心理素质的真正提升,使求职“灰色心理”不再成为就业之路的屏障。

稿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