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韩白之争”的真问题(采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1:35 江南时报

  从今年2月起,文学批评家白烨与80后作家韩寒在博客上发起了一场关于文坛的“骂战”,3月后白烨关掉了自己的博客,但事件远未结束,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不仅有众多的网友在一旁摇旗呐喊,而且许多评论家及作家也开始加入进来表明各自立场,争论和骂战进一步升级(《南方都市报》3月24日报道)。

  “韩白之争”真正的升级,还来自于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高调介入:本月23日高晓

松在新浪博客上发表声明,称韩寒在其小说《三重门》里未经授权引用了《青春无悔》的歌词,涉嫌侵犯其著作权。他已委托律师向韩寒发去了律师函(《京华时报》3月24日报道)。

  之所以引述了两个媒体的报道,是因为原本发生在两个人(白烨与韩寒)之间的街头式对骂,由于众多名家的加入,正在迅速演变为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群殴。

  自然,以文字作为武器的集体群殴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结果,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韩白之争”本源问题的思考,即:什么是文坛?什么是被尊称为作家的职业操守?

  回答第一个问题,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是因为当下中国的文坛正在演变为一个熟人型的圈子社会,一部分所谓的作家与评论家凭借着自己的资格与资历,垄断了所谓的文坛话语权,在他们看来,他们认同的就是文坛这个圈子里的人,否则就不是。这种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维,显然已经成为某些人进行批判的武器。说容易,原因在于文坛本来就不需要一个条条框框来定义,但凡写作的人,都可成为文坛的一分子。作家,其实只是一种职业,与医生、教师的职业并没有什么不同,仅此而已。

  至于第二个问题。作家的职业操守,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个作家的职业操守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差的,但都并不影响此人的作家身份。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都认同培根是作家,并从其作品中获得灵感与力量,但我们却从不认同培根的道德品行。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说,围绕着“韩白之争”渐次展开的所谓道德之争,纯粹是个扯淡的问题,完全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式的形而上。韩寒骂人固然不对,那么白烨声称自己看过并不存在的“严小飞”的作品,并能对其作品作出评论的行为又是什么?

  某种程度而言,当我们抛开“韩白之争”的喧嚣与浮躁的成分,抛开那些不明就理自以为仗义的举动,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韩白之争”看似成为了两代人的“战争”,但更像是好事媒体的归类,纠缠于此,恐怕无益于“韩白之争”的本源意义。真正问题在于,谁在说真话?

  我们为何欣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男孩?我们为何欣赏率真而狂热的堂·吉诃德,即使他有些癫狂地执着长矛义无反顾地冲向风车。

  因为真实,永远具有生命力,而虚伪,则永远是真实的大敌。诚如北岛所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而高尚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其实无论最终“韩白之争”会进展到如何的地步,还会有多少人席卷进来,说真话的人都会让文坛充满生机勃勃的力量,而虚假者只会划地为牢,成为所谓文坛的桎梏。

  这才是“韩白之争”的真问题!

  《江南时报》(2006年03月26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