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3:30 杭州日报

  ■沉迷网络、早恋、吸烟……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家长该怎么办?

  ■国家级名师为德育“重症”号脉: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最讨厌别人对自己说‘小孩,十几了?’;再也不想大人摸自己的头,却想别人握握自己的手;觉得自己长大了,跟大人没什么两样。”前天下午,在下城区教育局举办的

特殊党课上,带着自己几十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全国模范班主任、《人民教育》管理室主任任小艾为全区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德育工作指点迷津,她随身带来了一篇学生日记,她说,了解花季少年这样的心灵诉求,就能找到治疗许多德育“疑难杂症”的“药引子”。

  “许多孩子沉迷网络的‘心灵诉求’是渴望从网络中寻找温暖的慰藉,寻找虚拟的朋友,因为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太缺乏童年的伙伴。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和父母不能一味用‘堵’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要对电脑、网络有所知,寻找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寻找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早恋,是因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来了心理变化,孩子崇尚平等、民主,渴望得到关爱,西方有一理论称其为‘皮肤饥渴’,实践调查表明,经常得到父母抚摸呵护的孩子表现得更机敏、更自信,而早恋的孩子大部分都缺少这样的关爱。”

  “有个初二男生吸烟吸得很凶,父母和老师都觉得这孩子没药可救了。直到有一天,这孩子对我说了心里话,他说,我都长胡子了,跟我爸没啥两样,可我照镜子时总看不出自己的大人样,穿上我爸的西装也不像,直到有一天掏出我爸口袋里的烟点上,才让我有了‘成人’的感觉。追求‘成人’的感觉,并不是没药可救的顽疾。”

  任老师说,治疗这些“病症”,我们常用的办法是说教,说教“看不见也摸不着”,孩子很容易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比如我们常常希望孩子从名人伟人少年时期的理想中悟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在孩子们看来,“老师的话像出土文物一样遥远”。当年,我动脑筋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17年后的世纪同学会!要求孩子们写一篇有关17年后全体同学相会在天安门广场的想像作文,第二天每个人都扮装成17年以后的模样来参加班会,“那一天,穿着医生服装、法官服装、解放军服装、科学家服装的各式各样的人出现了,还有一个孩子戴着一顶厨师帽”。记得2000年,他们真的相聚在了一起。

  任老师说,教师职业的底线是“爱孩子”,要给他们“尊重的爱”、“理解的爱”,要学会“单膝跪地”与孩子交流,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也应该改变育人观念,从强制型向选择型过渡,“在这种转变中,我们一定能发现,青少年德育没有‘不治之症’”!(通讯员曹纺平孔莉实习生成睿记者王倩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