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上山下乡"新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9:21 东方网

  武振平作品集

  一提起“上山下乡”,如今“4050-5060”的“老知青”,都有洒不完的酸辛泪,写不完的“蹉跎岁月”,还不完的“孽债”。可是,当代大学毕业的“新知青”,目前又面临一个新的选择:到农村去;做“村官”去;带着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去!

  三、四十年过去,好像又是“上山下乡”了。然而,“山”还是那个山,又不完全是那个山;“乡”还是那个乡,又不完全是那个乡。整个国家社会变了,农村也要变,“山”和“乡”也正在变,或者已经变,或者将要变。

  记得一句名言:“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在那不堪回首的60-70年代,数以千万计的青年甚至少年,怀着对这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壮志豪情,抱着一颗赤诚火热的红心,告别父母城市,去奉献青春。几年过去,换来的却是岁月蹉跎,青春逝去。

  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这句话错吗?未必。但是科学的方法论告诉我们,任何命题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凭主观的良好愿望,还要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基础,有全国城市的支援,有正确的方针政策,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不具备这些条件,看似“正确的”主张,只能是头脑里的空想,书斋里的空谈,一旦付诸实践,徒然祸害了整整一代人。

  三、四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客观条件空前良好。当年我们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现在生产总值已达到18万亿;当年对农村是竭泽而渔,现在是“多予少取放活”,基础建设成为国家重点,财政投入大大增加;当年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左”倾路线,现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富民蓝图,以及一系列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知青”主体也不同了,当年大多是缺乏专长的中学生,现在却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学士甚至博士。农村确实是一个广阔天地大舞台,具备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就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在各个领域里尽情表演,来大展宏图。即使像江苏华西村那样富裕的地方,也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专家;那些目前还贫穷落后的地区,更需要大学生、硕士、博士,去奉献青春,施展抱负,艰苦创业,改变面貌;从生产、生活、风气、村容、管理各个方面,帮助全国农民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天地。

  21世纪正处于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当前的“上山下乡”完全不是20世纪60-70年代的简单重复,而是处于一个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层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比之当年的“知青”岁月蹉跎,这一代“知青”是空前幸运的;若干年后回首往事,他们将无限自豪地看到,自己是以建设新农村的见证人,书写在历史篇章之中。


作者:武振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