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气候要资源要潜力要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13:49 深圳晚报

  68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要求加快气象事业发展

  向气候要资源要潜力要空间

  尽管气象气候问题总容易当作小事被忽略,但本报昨天刊发的《城市设计当考虑气候承载力》报道还是得到了众多人大代表的共鸣。记者随后了解到,在市人大四届二次会议

上,气象问题虽然远远没有达到医疗、教育、房价的热度,但也爆出了一个大冷门:在本次人大会议收到的37件议案中,《关于加快立法与投入,促进深圳气象事业发展的议案》提出人达68名,创各议案提出人数量之最,其中包括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庄礼祥。议案提出通过立法加快气象事业发展,通过实施“资源气象”、“公共气象”、“安全气象”,缓解和克服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制约。

  现状

  气候趋于恶化应对能力脆弱

  这份由袁运良、张祥解等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大背景下,深圳作为一座海滨城市,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对环境气候特别敏感,各种气象的复合迭加效应十分明显。从长远看,深圳气候已呈现气温升高、湿度下降、日照减少、能见度降低的显著趋势。这种趋势是渐进的,但它给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与危害却是旷日持久、难以承受和不可逆转的。从近期看,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对深圳的危害和影响已经凸显,表现为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高温酷热增多,灰霾愈加严重,强雷暴不断,台风直接影响少但影响的强度剧烈等。同时,干旱趋于频繁,热岛效应突出,新型病毒产生,污染不断加剧,阴霾天气剧增。

  气候进一步恶化的影响与后果是,市民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受到威胁与侵害;深圳资源的开发空间缩小,利用效率降低,资源环境方面的四个“难以为继”加剧,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深圳气候趋于恶化,气象部门的应对能力却十分脆弱。议案中说,我市气象技术手段单一,在许多气象研究领域至今仍是空白,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气候监测和信息网络,无法做到分区域精测预报。气象综合实力、监测水平和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原因

  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法律滞后

  代表们在议案中指出,造成深圳气象事业发展差距和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来看,深圳比其他城市气象起步晚,基础薄,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增长,气象事业很显然发展缓慢,供给增长大大落后于需要增长速度;主观上看,以前全市上下过于注重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气象也同其他公益性事业一样被关注不够,投入不足。加上认识上的局限,气象事业的功能在很多人看来往往就只是提供天气预报的单位。议案用了一句顺口溜概括了人们对气象事业的习惯性看法:“平时忘,用时想,灾时抢。”

  代表们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法制滞后、体制不顺。据介绍,在法制上,深圳目前只有防洪防风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等两个专业性政府规章,至今没有一部气象管理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发展气象事业无法可依的局面,如对气象部门的职能、作用缺乏明确定位,对气象事业的投入、管理等缺少法律依据,对违背气象规律的行为无约束机制、无阻止手段、无惩罚措施。另外,在体制上,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气象从一开始就未纳入国家纵向管理体系,属于纯粹的地方性机构,建设投入完全由深圳本地承担。

  对策

  加快立法研究气候减灾效应

  鉴于气候日渐恶化、应对能力有十分落后的现实,人大代表在议案中提出,应早日将气象立法纳入市人大立法计划,尽快起草制定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气象条例》。通过立法,确立气象参与制定深圳城市规划的法定地位。代表们认为,过去,由于认知所限,深圳制定城市规划时没有考虑气象气候的因素,已经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因此,在今后制定城市规划时应该有国家、省、市气象部门或专家共同参与,审慎严谨地进行城市发展与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海洋环境变化与影响的分析、城市功能区规划与环境适宜性分析、产业发展带适宜性分析等。做到综合评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防微杜渐,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气候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代表们还认为,政府公共财政应当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以此加强气候变化对深圳城市影响的研究。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生态友好与气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社会愈发达,其对城市减灾增效的作用愈加突出。代表们建议,目前应着重研究如何在紧约束条件下向气象气候要资源要潜力要空间:通过实施“资源气象”,缓解和克服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制约,促进效益深圳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通过实施“公共气象”、“安全气象”,促进和谐深圳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