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花生控制下针(AnM)栽培新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14:26 大众网-农村大众

  控制下针(AnM)栽培法是我国著名花生专家、山东莱阳农学院教授沈毓骏研究发明的一项花生栽培新技术。它通过控制花生下胚轴的曝光时间和植株基部的大气湿度,促进内源激素乙烯的产生,从而控制下胚轴的伸长和果针的入土时间,减少过熟果和空秕果,达到果多籽饱、优质高产之目的。经大面积示范、推广,采用控制下针栽培法种植的花生,出苗齐,生长壮,第一对侧枝发育快,下针集中,结果整齐,成熟一致,一般增产20%左右,高者可达35%以上,而且省工省力,适于机械化操作,是花生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技术要点

是:

  A环节

  主要是通过培土,引伸子叶节,使其露出地(或地膜)面,以便控制早期花下针。采用露地栽培的花生,起垅播种时,播后改扶平顶为尖形顶(其横断面很像一个大写字母“A”);平地播种时,则在播种后将播行扶成尖形顶的粗垅。垅顶距种子约为8厘米,下胚轴长约3~4厘米时(一般在播种后10天左右),撤去垅顶上的浮土,仅在子叶上面保留1厘米厚的薄土层。撤土时可用铁筢子背或立着手掌进行,熟练后也可以使用其他器具。撤土的具体时间,最好在下午3~4时,这样,由于芽苗在土内尚未曝光,下胚轴继续伸长,一般到第二天清晨子叶节即可伸出地面(出苗前的撤土实际取代了常规栽培中出苗后的清棵)。平播的细沙地,在花生出苗顶土出现细小裂缝时,以锄推抹播行,弥合裂缝,防止芽苗过早曝光,也能起到引伸子叶节位作用;个别已短时曝光的芽苗,弥合裂缝后重又处于黑暗环境,下胚轴在一定范围内仍能恢复伸长,继续伸高子叶节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改常规栽培中的起垅筑畦覆膜为平地覆膜成畦,播种后在地膜表面的播种穴上,覆以5厘米高的锥形土堆,以延迟芽苗曝光时间,促使胚茎继续伸长,待子叶节自行伸出膜面后,再把小土堆撤回畦沟内;若在子叶节伸出膜面前遇雨而使土堆结块,应及时消除土堆上的裂缝,防止芽苗过早曝光。花生出苗后,只要田间基本无草,表土也不板结,一般不进行中耕;需要中耕时,可采用退行深锄垅沟的办法,锄只前拉不推抹,更不能破垅,以利侧根深扎。出苗不全的地块,可就近移苗补栽。移栽时开深穴,并使移栽苗的子叶节高出地面,然后填细土至下胚轴长度的一半,浇两遍水,水下渗后再填土封穴,一般经5天左右即可缓苗,比补种效果好。

  n环节

  主要是控制下针。在花生初花期,通过中耕,将垅两侧的土锄向行间,使垅形成“n”状窄埂;即使行间的土高于垅行,也要使花生行变成窄埂状。这样,有利于通风散湿,降低植株基部空间的大气湿度,同时加大果针与地表的距离,从而减慢果针的伸长速度,达到控制早期花下针结实的目的。n环节形成的窄埂,一般高度为5厘米左右,顶宽约6~7厘米。平作花生实施n环节时,可把株行锄成“W”形,使植株位于“W”字形的中峰,行间变成高而窄的土垅。覆膜栽培的花生,通过A环节的引伸作用,子叶节伸出膜面后,在膜面温度高、风速较大、大气湿度较低的环境中,早期花针的下扎已经受到控制,故生产上一般不再实施n环节。

  M环节

  主要是通过扶垅,解除对下针的控制;北方春花生一般在6月底或7月初(即收获前80天左右)实施M环节。其方法是,用带草环的、锄板稍小些的大锄,先打破表土板结层,然后在垅行中间深锄猛拉,带土扶垅,使花生行自然形成既胖且陡、顶宽不少于20厘米的凹(M)形垅;土壤肥力低的地块,扶垅前可先向n状窄埂的植株下面每亩撒施尿素2.5千克、优质过磷酸钙10千克,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花生封垅时,再划锄垅沟,使垅体增高、加厚,以利抗旱排涝和促进荚果发育。另据研究,花生果针入土后,结实层的土壤水分若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入土果针先端的子房则不能发育成荚果。因此,生产上为创造一个好的墒情条件,常常适当推迟解除控制的时间;山东省一般在7月5日前后降雨或灌溉后适时进行。覆膜花生实施M环节的方法是,于下针盛期(北方春花生大体在7月中旬),在植株基部、直径约为20厘米的膜面上,撒一层1厘米厚的细土,以助针入膜,增加结果数。

  (王玉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