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考研为啥变成了考验“人际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0:00 红网

  “我看你要考研还是考老专业,老师你都熟悉,而且那几个导师对你也熟悉,这很重要!”大勇说。 “很重要吗?” “非常重要。导师愿意收你,你考研就成功了一半。考研不仅要考,更需要操作。这中间,很多环节都需要操作。操作好了,你什么都不用学都可以上。外语替考、专业课划题、改卷前确认、面试前辅导……你慢慢就明白了。听我的,没错。”(《中国青年报》3月27日)

  今年的考研初试成绩已经都出来了,在各大考研网站上,几乎都在谈论着同一个话题,即现在考研说白了比拼的就是公共课成绩,因为专业课放水业已严重,要是有后门轻轻松松都能得高分。而到了复试,则更是八仙过海,各现神通。鱼走鱼路,蟹走蟹路。你有门路,会做人情,那考上则是板上钉钉的事。要是不懂变通,不晓利害,一门心思走正道,那除非你要十二分的优秀,还要有个慧眼识英才的导师才能烧得这柱高香。

  咱以往都说考研是选拔性人才考试,优者上,劣者下。一所高校专业课考得是同一张试卷,设得是一样的录取

分数线。咋一看,还到挺公平。可是专业课不像公共课那样,都是国家统一命题,而是由各个高校院系自主组织出题的“家庭作坊”产品。教育部门为了显得自己开明,很客气的把这个权力下放到了各所高校,可是他们却似乎不明白另一个道理,即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各色交情、友情漫天飞舞,尤其咱国人还特推崇礼尚往来这一优秀的亘古未变的传统美德。你说一学生提着礼品大老远找到导师家,倾吐心中景仰之情,高山仰止之感,那导师人心也是肉长的,估摸着此学生能力尚可,孺子可教,常常心一软就把该说的,不该说的,能做的,不能做的都给包办了。于是乎,这条路子一旦被走通后,很快的就一传十,十传百成了所有考研学子人尽皆知的“曲径通幽”之道。

  兴许也有很多考研学子和上文中那位学生一样,本来认为自己挺优秀的,完全能够凭借自身实力安然及第,可是一晃眼望去周围黑丫丫一片,竞争对手都在忙着暗箱操作,上下打点人情。这心也就难免不鼓捣起异想,慢慢的耳濡目染多了,于是也就开始随波逐流,敲开导师的门去毛遂自荐了。毕竟能有屈原那样高唱,万人皆醉,我独醒;万人皆浊,我独清的气魄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五六年前大家都称高考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莘莘学子在青灯案牍中熬干了脑汁去争取各自未来的幸福生活。而这些年伴随着大学本科不断扩招,普通高校本科生1000元起薪的市场普适行情,让数百万的大学生都纷纷选择考研深造来增加就业

竞争力。于是这座桥在不知不觉中已被乔迁到了硕士研究生考试上。而在中国,当教育资源尚属于稀缺资源时,这里面自然就会有猫腻产生的余地。但是这种猫腻也不是无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出台诸如高考一样的出卷管理制度,每年各省组织省内所有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进行统一出卷,并在考试前相对严格管制出卷人的人身自由。那么学生又去哪里拜访导师?导师也无从泄题出去。这考试也就自然变得公平、公正了。

稿源:红网 作者:杨陈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