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4:14 舜网-济南日报

  何 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荣辱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如何看待荣与辱,说到底,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的社会风气,良好的道德水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凝聚全社会人心、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激发人们的精神活力,提供了基本思想途径。只有树立正确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完成这一重大战略目标,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社会内在秩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明确公民道德建设的判断标准和基本要求,体现了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应当说,我们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是为民、务实、清廉的,绝大部分人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构成了当前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主流。但是,还要看到,在这样的大转型、大碰撞的时代,一些人在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方面陷入了迷茫,思想混乱,道德缺失,奢侈浪费、违法乱纪等损害党风政风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享受、好逸恶劳等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观念,在影响着一些人的言行。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批判地吸收了我国

传统文化荣辱观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

  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批判地吸收了人类社会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但又与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的荣辱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决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社会主义荣辱观批判地吸收了人类社会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是建立在对人民、对集体、对祖国、对人类尽义务的基础上的,是同社会主义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必须树立的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们党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多有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体现了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为我们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确立了新的价值标杆。

  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关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既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又着眼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赋予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赋予了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与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

  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大多数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激发崇高精神追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各个环节,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尤其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方式,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小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舆论引导,为学习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通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积极阐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质,及时反映各地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社会共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集民之智,集民之力,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可见,是否知荣明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格能否确立,而且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党员干部要在这场伟大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结合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倡导和弘扬时代精神,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刻刻做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党章、永葆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榜样,为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作出贡献。广大人民群众则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己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那么,这种精神动力就会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就会内化为激励人们自觉按照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的强大精神动力,真正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