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学共建名额倾斜应有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4:55 新京报

  近两三年来,高等学校计划招生的分配名额不公开不公平现象,引起公众的关注。对此,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先生日前在《新京报》撰文,认为重点大学多招本地生是由其经费来源决定的,是合理的。

  葛教授认为,自从“985工程”计划实施以来,除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其他重点大学都是与地方共建的,地方政府提供的经费一般要占一半,有的甚至更高。如复旦大学“
985工程”一期和二期的经费都是12亿元,上海市政府提供6亿元。

  我不反对“共建”的高校招生名额适当向地方倾斜,但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这个倾斜应该公开进行,不能私下暗中操作;二是这个倾斜应该有度,地方的投入和“产出”(如重点大学在当地增加的招生名额)应该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比例。

  比方说,

复旦大学“985工程”一、二期经费都是12亿元,其中地方投入一半。姑且不论这部分经费只是原有经费上的追加,就算地方政府对重点大学的投资达到当期经费的一半,是否就应该给地方一半甚至更多的名额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重点大学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下了巨额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比如
北京大学
2004年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7亿多元,而百年名校的无形资产价值更是在固定资产价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有了百年名校的无形资产,即使北京大学的固定资产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它仍然可以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东山再起,吸引到全国最好的学生、教师和各种巨额投资。因此,无形资产在这里是不能不计的。在专家看来,大学要比企业长久的多,百年名校的无形资产甚至可能会几十倍于固定资产,复旦大学无形资产姑且以百亿计,而当期固定资产是20亿元,“985工程”不论一期二期都不是一年投入,而基本上是分四年投入,平均每年地方政府投入也就1.5亿元,占该大学总资产的1.25%不到。如果要合理分配,先把这1.25%的招生名额给上海,应该是公平合理的;剩下的名额,如果按人口比例较公平分配的话,上海2005年常住人口达1778万,其中外地户籍人口500万,那么上海户籍人口应是1300万不到,除以13亿,它应该分得的名额应是1%,加上上述1.25%,合计2.25%.北京的各重点大学在北京本地的招生名额分配也应该以此类推。

  然而,复旦大学2004年在上海的招生名额占招生总人数的44%.与此相类似,2004年全国各重点大学在本地招生的比例是:北大(2003)17%,清华16%,北航(2003)13%,北理11%,上海交大45%,同济47%,浙大61%,武大50%,南大55%,南开25%.如果是一家公司,有可能只按当期投入比例不考虑前期投入给新股东分红的吗?我想世界上找不出一家这样的公司。但这却是我们的大学特别是全国重点大学的普遍做法,而且不断有人地为之辩护。

  葛剑雄教授说,如果地方政府不参与共建,则完全可以拿这笔钱去资助地方大学,或者新建大学,扩大本地的招生名额。重赏之下,挖走一批学术骨干和科研项目,也并非难事。无论如何,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绝不可能是实行“共建”后的双赢。

  地方政府的共建资金,是否足以做到这些,大家可以自己去算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地方政府不参与共建,拿这笔钱去资助地方大学或者新建大学,也可以用“优厚”的待遇吸引师资,但是由于其只用于扩大本地招生名额,生源受限,其新建或资助的地方大学,是断不可能成为全国一流大学的。同样是那批学生,进全国重点大学和进当地地方大学,其在全国的“

竞争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童大焕(北京媒体从业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