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杨怀德故事让我们直面贫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5:44 今日早报

  杨怀德故事

  让我们直面贫困

  本报《父爱其实如此刻骨铭心》引起莘莘学子热烈反响,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

  □通讯员 陈萍 郑阳映

  本报记者 李长灿/文 通讯员 祁砚青/摄

  “我也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看了报道后才知道杨怀德跟我一样,家境贫寒,我觉得正是‘八荣八耻’里提到的‘以艰苦奋斗为荣’这一点,才给了我们勇敢面对贫困的动力。”

  早报报道的《父爱其实是如此刻骨铭心》引来莘莘学子热情反馈。昨天下午,来自浙江理工大学各学院的20多位学生代表在学校行政楼5楼会议室以杨怀德的故事展开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青年先锋的大讨论。

  校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在学校掀起一轮学习“八荣八耻”的热潮,学校还于近日策划了几场有关大学生荣辱观的专家报告会,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当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青年先锋。

  故事的主人公杨怀德也参加了讨论会,他对来参加讨论会的同学说:“我很意外,没想到我的故事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到报道的,看完以后自己都哭了,连午饭也没有吃完。我仔细想了想过去的事,觉得以前有很多想法是不正确的。由于家庭的原因,我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往往会有自卑感,会不自觉地低下头去。现在看来,我完全错了,其实很多人不是生来就有一个好环境,而是靠着艰苦奋斗才取得了美好的生活。也许我的家庭现在是贫穷了一些,但我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杨怀德说,他的爸爸前几天给他打了个电话,“爸爸好像知道了我在打工赚钱的事情,原本我是打算攒够了钱,把他接回医院时才告诉他的。他在电话里说我懂事了,我知道爸爸已经原谅我的任性了。我会继续打工的,会继续自尊自强下去。在我看来,艰苦奋斗比一个好的出身更让我感到自豪和珍贵。”

  法政学院王文焕:我跟杨怀德一样,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但我从来不觉得贫困是件羞耻的事。放假时,同学会发短信问我在干什么,我就说我在帮爸爸劈柴、挑粪水。我愿意做这些事情,因为爸爸就是靠这些活儿把我养大的。我深信,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吃过别人所不能吃的苦。

  材料纺织学院俞如锋:看过这篇报道后,我马上对照了自己身边的生活。就拿吃饭来说吧,有些同学在食堂打菜,一打就打三四个菜,最后吃不完都倒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浪费可耻,但是却没能好好约束自己。杨怀德的事迹,促使我们再一次对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来检视自己。

  信电学院陈致玲:杨怀德的报道,把一个久违了的词语再次拉进我们的视野,那就是“艰苦奋斗”,正是现在大力提倡的“八荣八耻”内容之一。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感动理工”自强自立大学生报告会,很多人都哭了。这些事迹提醒了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经济管理学院柳代君:在树立荣辱观上,当代大学生应该走在社会的前列。杨同学的故事证明了他是一个勇者,大学生就应该像他这样,勇敢地跳出来,跳出原来的思想惯性,勇敢地向前跨出一步。跨出这一步后,就会发现自己接触到了一个新世界,靠自己的努力,营造出一个新环境,树立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大学生应该做社会好风气的急先锋,铭记“八荣八耻”,树立起自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材料与纺织学院夏幸辉:我是木匠的儿子,家境也不好,但我不以为耻,因为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有句话讲得好,英雄莫问出处,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有些同学觉得,如果出身好、有背景,找工作就方便了,正是这种想法,社会上才形成一股不好的风气。我觉得杨同学坚持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来改变自己生活的举动,很值得大家学习。

  昨天下午,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史永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全社会都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候,杨怀德同学的故事正好给我校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八荣八耻”的好机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