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河南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发言摘要(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6:21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宣传思想战线承担着重要责任,负有重要使命。

  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中央、省委省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深入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宣传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以及“四个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原则要求,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稳步推进,真正造福农民群众。深入宣传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神,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宣传基层组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实践、新经验,宣传社会各方面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创造、新成效,宣传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面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入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紧密结合我省新农村建设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准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对农村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采取阐述政策、说明情况、讲清道理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强势,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和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正跃

  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省政府的

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工作职能,加强政策研究,科学编制规划,着力促进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内容丰富,特别是我省农村人口众多,面积广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千差万别,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我委要认真贯彻省委2006年1号文件精神,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细化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不同发展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搞好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衔接,统筹小城镇建设与中心镇建设,集约用地,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实施模式多样,认真搞好试点,有利于推广经验,进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拟会同有关部门,在不同区域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试点,以村为平台,制定专项规划,明确部门职责,整合现有资源,大胆探索,积累经验。要探索新的政府支持方式,切实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主要依靠广大农民进行项目建设。要探索总结新的组织方式,使新农村建设逐步演变成一种民间自发、更注重社会实效的群众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农民群众的活力。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根据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都要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吸收社会投资开展新农村建设。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效用。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林景顺

  财政支持要做到“五个结合”

  财政作为省委、省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义不容辞。工作中,要着重把握“五个结合”。

  把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与引导农民和社会投入结合起来,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要在调整财政资源配置,增加财政对“三农”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的同时,把财政投入与引导农民和社会投入结合起来,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引导、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增加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

  把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在不断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落后状况,让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得到实惠。

  把促进农民增收与支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财政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广辟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又要着力解决农民因病、因老、因灾致贫返贫等突出问题,逐步使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得到保障。

  把上级支持与发挥县乡能动性结合起来,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牵动全局的全新工作,既离不开中央、省、市的支持和推动,也需要充分发挥县乡的积极性和主战场作用,只有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加大投入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提高新农村建设资金效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加强管理,使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当前要突出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二是不断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

  省财政厅厅长李贵基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农业是先进农业生产力与新型农业生产关系的产业综合,它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为主要途径,以现代科技和现代装备为主要支撑,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衔接起来,产前、产中、产后连为一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领域的多功能、高效益的产业形态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前提和最重要的产业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应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现代技术的应用、产业结构的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等等。可以说,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关联度甚广的系统工程。从我省实际出发,我认为,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打好一个基础,发育三个载体,完善“七大体系”。强化一个支撑。所谓“围绕一个中心”,即是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发点;“打好一个基础”,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育三个载体”,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完善七大体系”,就是进一步加强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强化一个支撑”,就是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

  探索不同的村庄规划与治理模式

  根据各地城乡自然环境与发展状况和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我们提出在新农村规划和村庄整治中,要积极探索不同的村庄规划建设与治理模式。

  就地整理型。对占地面积较大、人口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布局较为合理的自然村或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古村落,基本保持村庄整体布局结构和农民住房现状,着重对村内的道路、供水、排水、户用沼气、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进行综合整理完善,对传统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保护修缮,使村庄功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质的改善。

  移民迁建型。因重大工程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和对长期生活在位置不当、交通不便、环境条件差的深山区、河流滩区、采矿塌陷区的自然村落,按照区域村镇规划布局要求,采取土地置换方式,另选新址迁建农民新村或直接迁建到条件较好的小城镇、中心村。

  撤小并大型。对区域村庄分布比较分散、村庄面积和人口规模偏小、位置偏远的自然村,按照优化村庄布局和撤小并大、化零为整的要求,集中向面积和人口规模较大,以行政村为主体的自然村、中心村迁建,统筹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

  “空心村”治理型。对那些在原有村落周围建成新住宅并且已经入住,其旧宅未拆或虽拆旧宅但宅基地迄今空置的“空心村”,按新的村庄规划要求进行治理,拆除旧宅或整理旧宅基地,调整充实“空心”部位,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

  “城中村”改造型。对迄今仍留存在城镇规划建设区内的自然村落,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要求,进行规范的规划设计、集中综合整治,将其规范建设为城镇社区。

  省建设厅厅长查敏

  郑州要走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前列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河南省会城市郑州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经过20多年的发展,郑州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的带动力也相应增强。我市去年生产总值达到16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285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74元。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有必要

  也有条件走在我们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前列。

  郑州市委、市政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不仅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还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我们坚持从郑州的实际出发,以规划为龙头,产业为支撑,投入为保障,农民为主体,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农村其他各项建设、长远建设和当前工作、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使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近一时期,我们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郑州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全力推进郑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八项重点工程之一,列入我市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为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专门成立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具体抓好落实。总体上,我们要从今年开始,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试点村建设规划,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重点抓好1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选择1000个行政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中原崛起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中共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

  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广大农村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开封市2300多个行政村,各村有各村的特点。有的穷,有的富;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城郊比较富裕的村,人均收入1万多元,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偏远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差距很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搞好试点、示范带动。最近我到一些县区调研,看到一些地方建设新农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杞县葛岗的楚中村、西郊乡的三间房村、尉氏邢庄的蜜蜂赵村,这些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群众思想比较解放,接受新事物相对容易,对此要加强引导,使他们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前列。对更多的村庄,要通过政府的扶持,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对先进村不去引导,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方向;对后进村不去扶持,就会进一步拉大差距。从今年开始,全市将选择30个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同时,再选择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支撑、不同区域类型的300个村,开展以“三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圈、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其余各村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两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坚持集约用地,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考虑农村的生产实际和农民的生活习惯,不强求千篇一律,不盲目攀比,更不去贪大求洋。

  中共开封市委书记孙泉砀

  要着力加强五项工作

  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要明确工作方法和推进方式,注重实效。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编制一个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规划。规划是蓝图,能够使大家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村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统筹考虑,使规划与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与调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及电力、水利、交通、电信等配套设施相结合,实现生活服务设施与功能的配套。

  要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形成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作为检验其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

  要以城带乡、全力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建活动。在目前广大农村还不富裕的情况下,需要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各级党委、政府要成立负责新农村建设的专门机构,统一组织协调本地区的新农村帮建工作。

  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农村各地的基础条件差异比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要根据山区、半山区、平原的不同地域和经济富裕村、一般村、贫困村的现状,使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的村都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群众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体,我们必须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努力形成调动群众积极性、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有效机制,让农民群众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邓永俭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主体的积极性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新农村建设。

  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乡村干部以群众说事、干部办事、定期评事为主要形式,定期召开由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村情民意恳谈会”,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反映和要求,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带回去整理分解,落实办理人并定期反馈办理情况。使“村情民意恳谈会”不仅成为干群沟通会、矛盾化解会,还要成为政策宣传会、信息发布会、致富经验交流会。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把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促进基层民主和农村社会和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组织宣讲、农民夜校讲课及“墙头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信访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履行义务和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积极探索进一步扩大农民参与权、决策权的新制度和新办法。为防止违背群众意愿搞大拆大建等现象的发生,我们正在探索建立村庄建设申报制度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度。村庄建设申报制度,就是按照“村委自愿申报、乡镇审核批准、县里统一备案”的程序,凡涉及村庄建设的重大拆迁等问题,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进行审批备案。村民同意率低于80%的暂不批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度,就是由户主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群众通过理事会参与决策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中共鹤壁市委书记王训智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策之后,我们经过反复调研、集中研究、民主决策,决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建设(城镇化建设)作为“三位一体”的任务,扎实开展工作,积极予以推进。围绕“三个聚集”(人口聚集、产业聚集、要素聚集)、“三个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聚集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构筑城乡一体的发展载体;通过深化改革,构筑农村市场竞争主体;完善适用于现阶段发展的相关政策,构筑政策保障体系。具体要建设五大体系、改造三个传统、促进三个转变、实现六新目标。

  建设五大体系:就是建设城乡统筹的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就业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利益分配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政府管理体系。

  改造三个传统:就是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集约发展的现代农业;把传统农村改造成为现代文明的新社区;把传统的农民改造成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型农民。

  促进三个转变:就是要由以土地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由以农业增收为主转变为以非农增收为主,注重农民收入多元化;由单纯推进农业发展转变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党的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实现六新目标:就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培育新产业;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建设新生活;以素质工程为依托,培养新农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倡导新风尚;以乡村整治改造为抓手,塑造新风貌;以创建平安、和谐乡村为目标,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

  中共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康开展。

  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主线,务求实效。当前要把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重要机遇,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取得实效。

  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常抓不懈。“三级联创”是农村党建的总抓手,县、乡、村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要继续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后续完善工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壮大提供直接支持,为农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以对口帮扶活动为依托,强化服务。多年来,我省多次组织机关干部下乡包村,效果很好。希望今后继续坚持这一好的做法。我市从去年以来开展的市直部门对口挂钩帮扶活动,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有效地提高了这些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以加强

执行力建设为重点,改进作风。农村两委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建设的长远发展和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进一步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改进工作作风。要真抓实干,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敢于负责。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

  以人为本,按章依法办事。要把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基层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按照规定或法定程序办事;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以多数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⑦6

  中共焦作市委书记铁代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