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水消失在水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6:21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水消失在水中

  

水消失在水中
【引子】

  时光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郑州一个都市村庄一座破旧二层小楼的一个单间内,昏暗,闷热。一个身材中等的男子正趴在桌边写东西。

  看到我进来,他微微一笑,那清澈的笑容使多年后的我想起来还感稀奇。“这儿很清静”。他对我说。

  这个叫陈涌泉的编剧,在以后十余年间,创造了河南戏曲界多个“第一”:《阿Q与孔乙己》为河南曲剧带来第一个“梅花奖”;《婚姻大事》为河南夺得第一个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程婴救孤》使河南第一次荣获国家专业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第一名,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第一名,第四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金奖,几乎囊括所有全国舞台艺术顶级桂冠;《风雨故园》在汉语文学中第一个表现鲁迅原配夫人朱安……

  【宿命】

  涌泉搞戏曲创作,好像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1991年6月的一天,在河南师范大学苦读4年,面临毕业的涌泉,误打误撞来到省文化厅求职。一位领导说:“省曲剧团缺个编剧,愿意干吗?”涌泉没怎么考虑,就点点头。

  他是改革开放迄今,省直剧团分配进的第一个本科生。

  其实,即便是知道戏曲正处于低谷,各剧团风雨飘摇的“底细”,陈涌泉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他一直想搞创作,大学4年,他的一些小说、散文、杂文获得省级市级不少奖项,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而那位干部的话,则触动了他心中一个幽深的梦。

  在那贫瘠的童年,他和小伙伴们追随着南阳盆地那些“大调曲”、河南坠子、鼓儿词班子,追随着那些破烂的大车,追随着童年惟一的欢乐,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和镇子,以及一台又一台梦境一般的戏曲……杨门的忠烈,包公的正直,鼓儿词《拉荆笆》的苦难,完成了一个穷孩子心灵世界的“创世纪”……

  涌泉对省曲剧团大院极其惊讶:杂草丛生,无处下脚。他背着行李,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住处:原来是一个大杂物间,以“景片”(戏曲背景画)为隔挡,已经有六七人“群居”于此。

  刚工作的几年,非常艰苦。工资是每月150元,工作了一年,想买一辆自行车也不可得。经常是举债度日。在分配进来那年年底他就写出一部大戏,但剧团一是没钱排,二是怀疑:“这小子刚干这行,就写大戏?!”涌泉想,不排大戏,我就写小品。他写的小品《小秘书与大老板》获省相声小品电

  视大赛奖、《阿Q梦》获全省首届曲

  剧演员大赛金奖……

  然而他仍然无法靠本职收入安心于创作。那几年,为稻粱谋,他曾兼职作记者,给晚会写串台词。报社领导多次想把他正式拉在麾下,省政协人事处的一位领导欣赏他的文笔,也曾想把他调入,但他都谢绝了。涌泉后来笑说这是一段“卖艺不卖身”的日子。

  他不想当“逃兵”,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的戏曲梦还没有圆,戏曲需要他,他总能听到某种神秘的召唤——其实,那来自他内心的激情、幻想和梦。

  【惊变】

  1994年夏天,涌泉三个月泡在他租住的炎热的单间里,完成了《阿Q与孔乙己》。

  这部戏,就像涌泉的任何一部剧作,在形式上大胆创新。更为出色的是,他淡化了鲁迅原作的批判色彩,而代之以从平视角度,看文化人的困境,小人物的悲哀苦难。阿Q、孔乙己、吴妈抒发希望和悲苦的大段唱词,酣畅淋漓,把戏曲之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这部戏是涌泉的成名作。有评论曰“为戏剧而生”的陈涌泉出入于历史和现实,纵横于改编和原创,能悲能喜,可雅可俗,既得中原戏曲之神韵,复立全国创作之前沿。在各高校巡演后,剧中小尼姑的唱段“静修庵锁住了春光一片”,竟成为女生楼中的“流行歌曲”。十年后,涌泉因事赴京,住河南大厦。一位当年是郑州大学学生的工作人员,看过这部戏,跑过去拉着涌泉的手激动地说:“你就是《阿Q与孔乙己》的作者?那出戏太棒了!”涌泉提及此事很骄傲。

  在《阿Q与孔乙己》之后,他的《黄河十八湾》帮助洛阳豫剧团首次获得省级奖项;现代戏《婚姻大事》为河南夺得第一个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

  【程婴】

  2003年、2004年,对于涌泉来说,特别难忘。

  这两年,他的父亲、母亲先后辞世,给涌泉的打击非常大。他们是唐河县陈岗村的农民,也是两个对他影响至大的人。母亲一生苦难,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奔波,4个孩子都需要母亲一人照料。她时而一手抱着嗷嗷待哺的幼儿,一肩挑着生产队的挑粪担子;时而抱着孩子下田,锄完一垄地便赶忙到地头喂孩子……

  勤劳善良和含辛茹苦的母亲是涌泉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他的剧作中主人公绝少王侯将相,多是卑微的小人物。其实,无论是阿Q还是孔乙己,无论是程婴还是最新的《风雨故园》中的朱安,都是这一情结、当然也是涌泉自己特殊生活体验的对象化与艺术化。

  涌泉的母亲和父亲一生不睦,儿子们自立之后,她就和父亲分开住了。涌泉大伯、大娘早逝,留下两个幼儿。父亲对两个侄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吃的先送去,穿的先送去,不但送钱,还替侄子盖起了新房。而自己家,住的则是透风漏雨的破屋。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先人,却没有力量“后己”。看着凭自己劳动吃不饱饭、住着破屋子的孩子们,母亲伤透了心。幼时的涌泉总问母亲:“爹为啥不管我们?”母亲说:“他是个疯子,精神病!”

  2004年夏天,涌泉与两千年前的赵国人程婴相遇,终于理解了父亲,同时也理解了程婴。他的脑海里总是涌现着父亲的往事。

  父亲被国民党“唐西分队”抓住,被当作了当共产党游击队员的大伯,吊在大树上严刑拷打,为使大伯安全,父亲只字不提自己是谁。

  父亲某日与大伯打架,至头破血流。次日大伯被抓走,要解往县上。父亲拿了所有的钱,戴个斗笠,在烈日暴晒的路口等待半日,见到大伯。父亲将钱交给他,又把斗笠摘掉戴在大伯头上。大伯说:“老二,我的俩娃子……”“你放心。”父亲说,“我不死我侄子就不会死……”大伯仰面忍住眼泪,大步而去,后死在狱中。父亲果然也以一生,来履行自己的诺言……

  2004年那几个月,农民父亲与赵国老仆程婴,在涌泉脑海里相遇、交谈、喝酒……

  父亲:“我是个疯子……”

  程婴:“我是个丧良心的人……”

  父亲:“我没有养育四个儿子!”

  程婴:“我把我亲生儿子送上了断头台!”

  两人仰天大笑,复拥抱痛哭……那男子汉的声音撼天动地,鬼哭神惊!

  2004年9月27日,参加在绍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河南团,沉浸在大获全胜的喜悦中。此时,郑大二附院门前,涌泉购买了一份《大河报》。头版刊登着《程婴救孤》在绍兴获“文华大奖”第一名等6项桂冠,并获最佳编剧奖的消息。

  此时,他的母亲正躺在医院的危重病房,生命垂危。母亲是在他创作剧本最辛苦的时候,来郑照料他的,来时身体硬朗,现在却身染沉疴!他将报纸压在母亲枕下,欲哭无泪。那一刻,与母亲的生命相比,什么都显得不重要了,所以,他甚至没有把这个大喜讯说给母亲!

  涌泉父亲是在头年端午去世的。母亲去世是在这一年的阴历八月十六。那天夜里,送母亲回唐河老家。车行乡间路上,天宇如洗,一轮明月当空,洒下清澈肃穆的辉光,仿佛是老天为这位苦难的母亲垂下的三千素缟,又仿佛是一阕如诉如泣的安魂曲。

  涌泉在坟头,跪地,将《程婴救孤》剧本焚化。袅袅青烟中,他泪流满面。

  【安静】

  1994年炎热的夏季,笔者来郑求职,经朋友介绍到涌泉住处借宿。在蒸笼一般的屋子里,他正襟危坐在写东西。他那浑若无事的样子长久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在博尔赫斯的《赫尔伯特·奎因作品分析》中,读到这样的形容安静的句子:

  “仿佛水消失在水中。”①10

  □文/刘哲图/郭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