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星空中,有我发出的光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7:40 大众网-大众日报 | |
生命对樊云芳来说有两次——以47岁时那场使她命悬生死之间的癌症为界:之前,她是在新闻界叱咤风云的著名记者,一个锐气逼人、成绩斐然的“女强人”;之后,获得新生重返记者岗位的她,褪去光环,尽职尽责地做着快乐的“普通记者”。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萌发了她的记者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她懂得了记者职业的神圣。事业成功的樊云芳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颗星 樊云芳1945年出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 “还在大学时代,我就做着记者梦。这个梦萌生于一篇振聋发聩的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时她想,“要是我今后能当一名记者,并写出一篇这样震撼人心的报道来,这一生也就不算虚度了。” 1978年,山西省委宣传部推荐樊云芳到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工作。 那一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横空出世。这篇文章在推动解放思想、开展真理标准讨论上开辟了先河,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樊云芳为能成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感到无上荣光。 她在笔记中写道:“我发誓,永远不玷污光明日报记者这个神圣的称号。” 1980年11月,樊云芳发现了栾茀这一知识分子典型。她要为这个受极左路线迫害的知识分子而呐喊,为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而歌唱。此时栾茀已病重住院,樊云芳在病房里和他做了20多次访谈,写出了第一稿。终于,历时3个月,4易其稿,14000字的长篇通讯《追求》完成,刊出后轰动全国。《追求》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台、《新华文摘》迅速转载和转播,还被改编成电视剧、广播剧、话剧、连环画,收入大学新闻系的教材。 此后,樊云芳在新闻战线纵横驰骋,写出一篇篇新闻力作,引起一次次强烈反响。她和另两位记者合作的《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客观公正地对事件做了全景式透视。这一报道推动了我国人才政策的出台。同时,《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也使新闻传播学辞典中因之有了“中性报道”与“全息摄影”概念。樊云芳的相关论文在《新闻战线》《新闻记者》《中国记者》上刊出,她与丈夫丁炳昌的论著《新闻文体大趋势》,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称为“中国新闻改革十年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 业绩给樊云芳带来荣誉: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樊云芳响亮的名字,闪耀在中国新闻界的星空。 死神黑色的翅膀忽闪掠过,“死而复生”的樊云芳懂得:“只拥有事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亲情、友情是生活的基石,是人性光辉的一面” 1992年冬,光明日报全国记者会最后一天,樊云芳突发肠道出血被送到海军总医院。医生诊断:直肠癌中期。 残酷的现实,将正处于生命、事业巅峰的樊云芳抛到人生的谷底。 在与死神苦苦搏斗的75个冬日里,两张单据是透入病室的阳光:一张“温暖的单子”,记着曾来医院探视的200多位朋友和同仁的名字,它浸染着报社的关爱、亲友与读者的亲情和友情,驱逐了孤独和黑暗,慰藉着樊云芳的心;另一张“灿烂的单子”,列着出院后打算做的事:给老父亲祝80大寿,携两个儿子到长江三峡旅游,回阔别17年的山西浑源县走访老友,再写一本关于新闻理论的书……樊云芳要在第二次生命中将这些心愿一一兑现,不留遗憾。 51岁的樊云芳勇敢地重返心爱的记者岗位。她给自己重新定位:做一个快快乐乐的“普通记者”,在平凡而踏实的工作中找回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大病过后获得新生的樊云芳,也获得了新的人生感悟:“在你为钟爱的事业奋斗的时候,请不要忽略你的家庭和亲人;在你一心一意追求工作业绩的时候,请不要排斥其他的生活乐趣。” 当记者,要深入现场,否则难有精彩的报道;当记者,出差是家常便饭,病前,她一年有大半时间外出采访。但现在,她已不具备那样的身体条件。譬如牙齿,连菜梗都咬不断,只有稀饭豆腐常保平安。还有腹泻,极顽固,偏偏又是人造肛门,稍不小心就会弄脏衣服被褥,故对出差就有一种畏惧感。 更让樊云芳犹豫的是:“假如重返岗位后写的报道大失水准,我宁愿永远消失,让读者记住我最光彩的时刻。” 最终,她说服了自己:“名记者的光环就那么重要吗?当一个普通记者怎么就没尊严、没价值了?大树和小草,哪个贡献更大?牡丹和牵牛花,谁更美丽?精英和普通人,往往被厚此薄彼。只有赶走自己内心的浅薄与庸俗,才可能坦然面对世俗的眼光。 1996年,樊云芳重返记者队伍。这位曾转战南北、已随丈夫在海南安家的当年的“大牌记者”,名片上印的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光明日报海南记者站记者樊云芳”。 “朋友们感觉到这位原先的‘女强人’已变了个样子,不再像过去那样争强好胜咄咄逼人,而是变得超然了,宽容了,随和了。”光明日报一位樊云芳的同事在文章中这样描述。 但是,重新走上记者岗位的樊云芳,在新闻上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变化:虽不强求写出轰动的稿件,但写的一定要“是新闻”——未经实地采访,决不动笔。 61岁的樊云芳退休后返聘,如今依然是一名勤奋敬业的“普通记者”。她和丈夫至今珍藏着“温暖的单子”,每年11月17日——动手术的日子,他们都会“验收”那张“灿烂的单子”:已经兑现了的,勾了去——那是生活的馈赠;还没来得及做的,要抓紧。 一个晴朗的夜晚,在去西沙群岛采访的海上航行中,樊云芳仰望满天星斗,心中霎时溢满了幸福。她说:“我就像这群星中的一颗。虽然不大、也不耀眼——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也在其中,发着自己的光。无数的星星交相辉映,才组成了这壮丽灿烂的星空。” (据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