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令人担忧的"充电" 另有所图的"深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8:28 东方网

  3月14日,又有121名民营企业老板拿着结业证走出中央党校的大门。这已是该校对外培训中心主办的第65期“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数据显示,仅针对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已办60多期,有近万名学员。“结交朋友”被许多学员视为收获之一。作为学员之一的新疆某水泥制品厂厂长黄全领到封面印有中央党校字样的结业证书脸上绽满笑容。更让他兴奋的是,此次北京之行让他结识了一帮朋友,“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见《新京报》3月27日)

  自从民营老板到中央党校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后,不少民营老板不甘寂寞,闻风而动,纷纷进党校“充电”、“深造”。中央党校“高攀”不上,地方党校“将就”也行,一时间党校民企老板“学习班”、“进修班”、“研讨班”如雨后春笋,出现了一个民企老板“迷”上党校热现象。

  诚然,民企老板求学上进令人高兴,应当肯定。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仔细琢磨其“深造”动机,笔者对此“热衷上党校”实在兴奋不起来,非但不予褒奖,反而多了些担忧,同时还想“捅娄子”地“说三道四”。

  是的,不少民企老板平时“充电”时间实在太少,存在着不重视文化、政策、法规知识学习的“缺电”、“少电”现象,理应好好抽点时间“补课”,甚至重返校园“深造”,这对于提高自身素质,了解经济形势,驾驭市场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无可厚非。但是,众所周之,党校可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它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场所,也是各级政治精英聚集的地方,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校教学的重点和优势,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即使涉及到经济无非是一些宏观经济面上的东西。如果民企老板真想学习经营和管理的话,北有北大光华学院,南有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其名气和教学质量堪称一流,也集中了一大批名师授课,用不上“舍近求远”上党校,其去党校学习也是“文不对题”。很显然选择到党校“提高”不应是最佳选择。而民企老板偏偏情有独钟地热衷于上党校,不得不使人“浮想联翩”,对其学习的出发点和动机产生怀疑。愚以为,民企老板“执着”进党校“深造”,醉翁之意不在“酒”,学习之心不在“学”,说其是另有所图的“深造”,令人担忧的“充电”也许并不言过其词。

  事实上,这些民企老板们平常生意十分繁忙,你说哪里有“闲情逸致”来上课,与其说是来“充电”,还不如说是来利用平台“结友”。以前老板间也许互相不认识,现在认识了,有了“同窗”之谊,“同学”之缘,感情加深,以后生意自然好做多了;以前想结识领导“行个方便”,但苦于无门,难于“巴结”,拜不到“菩萨”,现在相识了,有了与官员“零距离”接触,有了“师生”之情,“师徒”之名,一来二往,“眉来眼去”,官员成了“熟人”,多了“关系链”,今后自然“熟人好办事”和“官员好帮忙”。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官商勾结,权力资本化愈演愈烈。在腐败难以有效遏制的背景下,作为经济精英的民营老板“相中”党校,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非是想利用党校这一平台“扩展关系”,建立“党校关系网”,结交官员“朋友”,编织官商精英联盟,博弈政治资本,寻租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能力,寻找更多、更充分的市场空间,进而获得权力资源,为权力资本化和资本权力化“投入”,其“学习”结果难免进一步加剧公共权力的私有化。

  也许民企老板选择来党校学习,有渴求知识的一面,但“透视”一些民企老板进党校“求学”的内心世界,不难发现,这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更多地是假借党校“光环”,利用“政治”达到有些原本难于“得手”的经济目的。一位曾在党校脱产“深造”的民企老板“交流”了“

学习心得”:虽然到党校学习会耽误一点生意,但借机结交了很多朋友,尤其是官场上有“身份”的朋友,从中领悟到很多破解难题的方法,不仅学到了如何“发展自己”关系的“公关手段”,而且也学到一旦出事后如何保护自己的“防身术”,这种“少投入,多产出”的“学习提高”很是“划算”。耐人寻味的是,民企老板们为什么对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的心得却只字不提,而单单对“结交朋友”津津乐道呢?这次新疆学员学习“心得”也是“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收获”是“结交朋友”。如出一辙的“体会”可谓一语道破了天机,将这种功利性十足的“充电”心态暴露无遗。由此看出,民企老板之所以这么看重“朋友”的收获,显然不仅仅出于个人感情原因,归根到底无非是想利用“朋友”达到“办事”的目的。而这种心态的“充电”和“深造”怎么不使我们忧心忡忡?

  诚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关系”,但细阅近来媒体曝光的贪官,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党校学习期间进行“交易”,有的老板对安排的课程心不在焉,却对“关系学”情有独钟,利用在党校深造的“良机”,上下沟通,融洽感情。在民企老板“迷读”党校,“结交朋友”的背后,难道没有“猫腻味”?

  我们一直强调政企分开,政、商不能走得太近。而民企老板热衷上党校,却好提供了官商靠拢“融洽”的平台。只看其一,不看其二,往往适得其反,弊多利少。因此,对民老板热衷上党校之“热”,该是到了“泼冷水”的时候了。


作者:朱建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