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难能可贵的"少年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8:31 东方网

  3月26日,对于宁乡县金海中学初三学生林书帆、李惠民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他俩双双收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宁乡初中学生中首次被直接录取的少年大学生。记者采访他们时,林书帆非常自信地说:“我崇拜杨振宁、李政道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杨振宁、李政道第二。”而坐在一旁的李惠民也一个劲地点着头:“我也憧憬着那一天!”(3月27日《长沙晚报》)

  “成为杨振宁、李政道第二。”对于两个懵懂少年,虽然“撞进”大学了少年班,但是如此自信是不是狂了点?别说那是十分遥远的事情,即便让你再考一次,可能风光都不再依旧吧!

  我并非“妄杀”两少年的雄心壮志,只是觉得这样的“少年狂”,在当今青少年中似乎显得另类不合群。在我们的身边,又能找到几个“少年狂”?别说让他们发出“我要做杨振宁、李政道”不可能,恐怕要他们大声说一声“我一定能考上重点学校”也很难。绵羊式的家庭施教和催肥式的学校教学,已经“合谋”陷害得孩子们连睡一个安稳觉的信心都没有,整日是做不完的学校作业,学不完的家长“命题爱好”,学习成了痛苦的代名词,又有多少孩子真正希望把学业当成终身奋斗的目标?

  我不知道两少年的成功秘诀,但却知道他们的狂想来自自信,来自勤奋,来自快乐。李惠民来自农村,父亲严厉却较有方法,而他本人坚持快乐学习,坚持学好“课堂”,从不“进入”题海战术;林书帆家里有车有房,经济宽裕。可父亲把他每月的零花钱控制在50元以下。笨鸟先飞、勤奋刻苦成了林书帆自定的方向。而他们所在的学校,以“让每个学生闪光”为办学理念,倾力构建和谐校园,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如果说天生聪颖与后天勤奋“铸就”了两少年今天的狂想,那么他们相对宽松健康的环境无疑是富有示范性和前瞻性的。

  “老父聊发少年狂”寄托着多少老人对“少年狂派”的回望,而在难得一见“少年狂”的今天,两少年的狂想更显得珍稀宝贵。他们告诉社会,狂想不是狂妄,狂想应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应有的天性,狂想的复归是对迷茫青少年们的“敲山之石”;狂想又是向现行教育体制发出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呼喊,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校应该立即行动;狂想还在警示我们的家庭,孩子失去了狂想等于鸟儿没有了翅膀,希望孩子成材,就请允许他们散发天性;狂想更是在向我们的民族发出挑战,死水微澜只能养育温顺羔羊,惊涛骇浪方可炼出精悍水手,民族的希望离不开少年狂想。


作者:周稀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