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中国会不会有"黄禹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9:37 东方网

  武振平作品集世界科学界今年真是“流年不利”,韩国刚刚爆出了一个丑闻,号称“克隆之父”的黄禹锡的著名科学论文,原来是一个大骗局。接着,牛顿的故乡、老牌大英帝国又揭出了一个掠夺他人成果的威尔默,“多利羊”克隆成功的桂冠并不属于他。科学腐败是一个国际现象。

  由此不免联想:中国有没有“黄禹锡”或“威尔默”?

  目前看来,好像还没有。这是因为:中国科学界的道德水平高?或者,因为暗箱操作“不透明”,大家不知道。

  这样的联想,好像是神经过敏,但也不是胡思乱想。在我们国家,科学腐败也不是“新闻”,中国工程院道德建设委员会曾经公布过一份审查检举投诉的结果:两位院士“研究成果归属权的投诉部分属实”(说得很“含蓄”,能不能破译为“成果归属权”“部分”不属于他们两位),一位院士“其博士生的论文有剽窃行为”(不清楚“剽窃”了多少,这和院士本身有何关系)。素有“中国科技界真理斗士”之称的邹承鲁院士,曾对我国科学腐败现象总结了七大“罪状”,如伪造学历、论文,伪造成果、篡改数据,抹煞他人成果、自我吹嘘,“搭车”署名、“互送”论文,为商业广告作不实宣传……等等。这些都是2003年的记录,不知这两年是大有改进,还是变本加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科学腐败早已和国际“接轨”了。

  但是,处理这些腐败行为的方式方法,却和国际不相同,不“接轨”。据说有关方面,曾经花了外汇,到国外“专项”考察人家的处理方法。大概是由于“国情”不同,也未于采纳。人家是公开点名,媒体曝光,追究责任,以儆效尤。黄禹锡已被首尔大学撤消了教授职务,臭不可闻。而在我们这里,却是遮遮掩掩,不点名,不报道——不公开。或者是双重标准,“大”、“小”人物不同待遇——不公平。

  不该“接轨”的“接”得起劲,应该“接轨”的,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这种一不公开、二不公平的处理方式,不但不能制止科学腐败,端正学风;反而因降低了“腐败成本”,将会助长歪风蔓延。

  中国如果真的没有“黄禹锡”、“维尔默”,这是我们国家之幸,科学界之幸。可是,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防患于未然,说不定将来哪一天,出现类似的丑闻大概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事业的战略基点。自主创新靠什么?是诚信老实,刻苦钻研;而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科学腐败,却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这块石头应该搬一搬了。


作者:武振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