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一种记忆被唤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2:12 青年参考
韩咏红/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开幕了。开幕式第2天,远在新加坡的父亲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我,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他整晚守在电视机前看到最后。俄罗斯的芭蕾舞、美丽的油画,还有演出结束时的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刹那间,歌曲的旋律也在我耳际响起。父亲没再说下去,电话的有限时空承担不起他与俄罗斯艺术相聚的喜悦。有一种想像被唤起,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于父亲这个年纪的新加坡华人而言,可能也是青春的某种代号。

  我从没到过俄罗斯。念书时课本里关于苏俄的内容也非常有限。对俄罗斯文艺的好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影响。记忆中,俄罗斯文学是一排排老旧泛黄的中文书,在父亲的书柜里和其他中国出版物并列。当时家里还有柴可夫斯基交响乐的录音带,中国版的。在这样的摆设里长大,我总感觉俄罗斯文艺和中国文艺是连在一起的。

  现在想起来,这都是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如胶似漆种下的果。新中国成立时,选择模仿前苏联的政治体制、科技、工业等“硬实力”,同时大量引入苏俄文学、戏剧、音乐等等“软力量”。

  有一代中国人在俄罗斯文化的海洋中长大,无论好莱坞大片怎样把苏联与克格勃画上等号,他们对俄罗斯总不会有恶感。随着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有一部分海外华人又透过中文来了解俄罗斯文化。中国对俄罗斯文化的传播应该记上一功。

  上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这次意义与过去不同。普京带来90人的庞大访问团,要全方位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举办中国俄罗斯年的目的,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说,是要强化与更新两国青年对彼此的了解。据说,这有利于使中俄这两个崛起的超级大国,从目前仅止于互有所需的表面关系,发展出更稳定健康的深层关系。

  俄罗斯年以经典的俄罗斯音乐、舞蹈与美术开场,其“软力量”被用做增进两国民间互信与好感的工具。当年的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热爱苏俄文学,和当年中苏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有关,也和当年的气氛有关。今天的世界则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世界,而是功利、务实的世界。

  北京响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让我想到了这个曾经出现如此伟大文学艺术的民族。作为艺术经典,俄罗斯文学将永远为文人所迷恋,但它是否会发挥昔日的普遍影响?或者说,那个时代本身也成了俄罗斯文艺最美的特质——一个美丽的回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