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宫小吃刷新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2:24 新闻晚报

  早几年,文化宫是上海的地标,犹以东宫、西宫名气最响。久而久之,文化宫渐渐没落了,但周围的小吃街却留了下来,时变时新,照样让人们回嚼那记忆中的童年味道。

  同事最近重逛西宫,回来说:“西宫那儿有种鸡蛋饼好吃得要命!”于是我故地重游,鸡蛋饼没寻到,却发现西宫小吃街“改头换面”,尤其是傍晚夕阳西下之时,五彩缤纷的拱形霓虹灯将西宫小吃街装点成了个梦幻般的境地。露天搭建的餐桌、热气腾腾的烘饼,

小贩们的“洋泾浜”吆喝被这霓虹灯景一包装,勾勒出一种别样的风景。

  ■“八把叉烧烤”不用叉

  对这家店来兴趣,是冲着它的名字———“八把叉”,难道是什么烧烤西式新吃法?

  进店才发现,店名是“噱头”,实则就是家自助烧烤店,烧烤的货品价格很便宜,1元至5元不等。

  转念想想,在这个小吃云集的地方,倒是这种亲民的小店实惠,假若是冠冕堂皇的西餐店,反而友可能会落得个门庭冷落的结果。

  服务员的提示很明确:自己烤加5元炭费,店家烤收取每人1元的服务费。和好友对望一眼,一拍即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别看店面不大,座位设计得宽敞舒适,用餐的人不会互相影响。

  没一会儿,烧得火红发亮的炭火被服务员架到烧烤架下,烧烤料一五一十地摆了上来,羊腿串、脆骨串、羊肉串、牛肉串、菠萝串、鲳鱼串、玉米串鲜艳欲滴,惹人食欲。肉串放在烤架上,用手来回翻动铜签防止烤焦,等到外层“吱吱”地渗出汁水,肉由红转褐,随手拿起桌边的小罐撒上孜然粉、辣椒粉,喷喷香的味道一层层散发出来,三下五除二,桌面上就只“残存”一根根铜签了。

  这家的烤炉有个特别的设计,烤架的上面还有一层“待烤架”,暂时烤完不吃的肉串等可以放上面沥沥油,吃时再回回温,对于女孩子来说,这种戒掉油腻的吃法倒是值得一试。

  出店的时候我还是对店名耿耿于怀,朋友小声嘀咕:“一把叉都没影儿,也挺好。”

  ■人似饼车轮转

  说来也怪,西宫附近200米距离的范围内有三家“土家烧饼”铺子,人气却不及武宁路200弄口的这个“神户车轮饼”小摊。

  说是小摊,因为它的装备太简陋,让人看不上眼,一辆流动小推车,一台珍珠奶茶包装机,几张用纸糊上的价牌,而“主营业务”的架势就靠这台“车轮锅炉”了,这台炉子直径约有1米,内径小圈是固定的,而外围一圈圆周则可以“骨碌碌”地转。

  据摊主说,这种做饼的工艺源自台湾,锅炉因为像车轮而得名,在台湾闹市,客人排两小时队不间断,据说S.H.E.也是这种饼的迷。

  只见摊主先将面糊倒进小小的饼模里,不多,剂量在饼模的三分之一处。待到面糊差不多烘干时,从塑料盆里捡上馅料点在上面,另一半圆的饼模里却迟迟不见放馅,后面排队的一位大妈急了:“小伙子,这边也一起做啊,没见那么多人等着么……”摊主小伙则不紧不慢,用细杆轻轻拨弄面饼,说时迟那时快,小伙用细杆往饼底一抄,饼底整个翻了个个,小伙迅即把它覆盖在放了馅的饼上,轻按几下让它盖“严实”。这道工序完成后,捏上锅炉柄轻轻一转,“车轮锅炉”便快速转动起来,上面的饼儿就“舒舒服服”均匀受温,没几分钟就可以出炉了。

  拿到手的饼热气腾腾,两面金黄,当中还有条贴合处的缝当“腰带”,一口咬下去,面饼绵软松柔富有弹性,中间的馅料是沁入心脾的香。馅料上,奶黄、豆沙、三鲜萝卜丝甚至巧克力的一应俱全,尤其这豆沙馅儿,是摊主自家熬制,红豆、小赤豆打在一起,甜糯留香。摊主说,在台湾,还有三文鱼、花生、绿茶的馅,这也是他的开发方向呢。

  再瞥一眼排队的人,已经沿弄堂口折了个弯拐到人行道上。

  ■应接不暇的“拦路”小吃

  走过西宫正门,泰山酒店的门口一个卖八宝桂花粥的阿姨看见漂亮姑娘就嚷:“又香又甜的八宝粥啊———”看见小伙走来只是行注目礼,她知道,前者才是她的主要客户。

  八宝粥便宜,1元一杯,不少女孩子路过会驻足买上一杯,也有“老客户”直冲摊位而来。

  这个时候,老阿姨就会打开保温桶,熟练地用大勺往里一勾,一勺八宝粥刚好半杯,加一调羹白糖,再加一勺粥,有“面熟”的客人,老阿姨会客气地从桶里再拣出几颗莲心放到杯里,算是“开后门”,主客双方寒暄几句,客人捧着热呼呼的杯子满意地走。

  小吃广场上还有久久丫鸭颈王、台湾钵仔糕等可心小物,台湾钵仔糕水灵剔透,售卖的手推车一抖,果冻似的钵仔糕还会颤上几颤,有香芋、绿豆、水蜜桃、提子、草莓巧克力等各种味道。

  马路对面新西宫商业城有家来必堡中式快餐连锁,客人拿了菜肴、饮料、点心后统一到柜台付钱,操作很“流水线”,气氛很随意,松鼠青鱼、丝瓜蛏肉、西芹百合新鲜时令又美味。

  西宫往里走,有家四川麻辣烫,客人选好料,付了钱,连号码牌都不用拿,也许是那家老板火眼金睛,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伙计把烧好的麻辣烫端出来,老板便收钱便用下巴一撇:“喏,这个黑衣服,还有,那边的方眼镜……”有些客人比较保守,对老板的判断将信将疑,便伸长脖子瞅着碗,看看是不是自己点的那碗。麻辣烫稍有点咸,撒些花椒粉在里面,叫人埋头通吃五分钟不抬头。作者:□撰文 /摄影 崔翼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