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央生活区将有5个主题公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2:53 南方日报

  “五年见新城”后又一大手笔

  中央生活区将有5个主题公园

  学校、购物广场、文娱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封面纵深

  作为组成东莞新城市中心的三大功能区之一,中央生活区的开建被认为是顺利实现“五年见新城”目标后,东莞城市建设中的又一大动作。5年后的中央生活区会是什么样子呢?

  中央绿化休闲带:

  社区“大会所”

  从中央商务区鸟瞰图可以看出,建成后这里具有完备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充足的绿地休闲空间、社区活动场所。据介绍,中央生活区主体公共空间在设计构思上延续了北部行政、文化中心区的中轴绿地做法,南部充分考虑与东南部生态型用地的衔接,形成平行于东莞大道的中央绿化休闲带。位于中央绿化休闲带上的5大主题公园最引人注目。这5个公园分别是林荫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雕塑公园、生态公园。规划部门解释说,安排这5个公园,意在强调社区服务的公共性,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空间。

  建筑风格:

  拒绝欧式的繁琐

  中央生活区规划方案显示,该区域内整体景观思路以结构性的中央休闲绿化带为主体,以规模化的居住街坊为实体两侧围合,建筑高度从中间向两侧逐步升高。同时,通过中央休闲绿化带向五环路—东莞大道路口的开敞,通过该开口北侧建筑景观的塑造,为人们在从南向北进入东莞新城区的过程中提供一个对景景观,展示东莞城市形象。在建筑风格设计上,以整体简洁明了、局部细致轻盈、色调轻松明快的风格为主,杜绝繁琐的欧式风格,形成时代感和整体感强烈的建筑群体景观。

  配套设施:

  学校购物广场一应俱全

  另据介绍,规划中的中央生活区内公共配套完善,高、初中分离的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石竹新花园附设不完全小学1所,各居住街坊根据规模设置幼儿园。在体育文化设施方面,除利用中小学运动场地外,规划了专门的体育公园,包括公共游泳池、室内健身室、羽毛球馆、网球场、篮球场等。同时,利用中央公园良好的滨水环境,设置文化娱乐中心、露天剧场、雕塑广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小区规划了集中、多功能的购物广场、购物公园,在林荫大道西侧设置西餐、酒吧街,购物公园内部设置美食街,在居住街坊附近设置菜场等便利性商业服务设施。

  名词

  中央生活区

  和中央商务区(CBD)这个标准的舶来品不同,中央生活区的提法据说是国内两个地产界人士喝茶时闲聊的产物,其英文全称为CentralLivingDistrict,简称CLD。如今其定义已经丰富,指的是在一个大型城市中,在总体规划引导下,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工作、生活等行为模式发生了功能分化,那些由若干个居住区组成的,可满足城市主流人群集中居住、教育、消费、娱乐、健身的区域。这一居住区域位于城市居住中心地带,有着城市一流的生活和高尚人文、生态环境。根据经济学原理,作为生活区,CLD意味着生活成本的集约化选择,是在提高了生活品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了生活成本。

  市民热议中央生活区

  期待东莞“心”越来越美

  东莞新城市中心区将包括行政文化中心、中央商务区、中央生活区三大块。目前行政文化中心已经交付使用,中央商务区也初具规模。对于今年将付诸实施的中央生活区高规格的规划建设,市民有些什么看法呢?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启动中央生活区建设适逢其时

  “东莞的变化真是太快了!一年一个样,快得你不敢相信,所以,我对中央生活区的建设非常有信心!”出租司机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惊叹。张先生认为,作为驱动中心区的三驾马车之一,新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和行政文化中心、中央商务区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来自湖南长沙,来东莞开出租车已经8个年头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出租司机,每天在大街小巷跑,对道路的建设特别留意,刚来东莞的时候,感觉东莞就是一个大工地,现在再看,很多地方都变成花园了。“以前大家都认为东莞只是个打工赚钱的地方,相当一部分不愿意把家安在东莞,中央生活区的建设,对于提升东莞的人居环境将起到一个标本作用。”张先生说。

  作为本地人,来自厚街的王先生也认为,今年启动中央生活区建设适逢其时。王告诉记者,“五年见新城”已经基本实现,东莞应该趁着这样城建“惯性”一鼓作气将中央生活区“搞掂”,让更多“漂”在东莞的人定居下来,真正融入东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张先生和王先生对于中央生活区的心态在普通市民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基于东莞这几年城市建设的骄人成就,绝大部分市民对中央生活区的建设充满信心。

  整个城市大家庭越来越美

  家住东城、目前在镇区机关上班的尹小姐对记者说,以前东莞老被人说是没有中心的城市,东莞市民就期望有一个凝聚城市力量的城市会客厅中心广场,现在中心广场建成后,“广场挹萃”已经成为了东莞城市最大的亮点和市民最喜欢的休闲场所。

  事实上,中央生活区建成之后,将会和行政文化中心、中央商务区连成一片,成为东莞新的城市中心。不少市民对中央生活区的建设持有相对期待的心态。

  “现在,‘先去看看我们的中心广场吧’,已经成为了很多市民接待访友的第一句话。我们希望,几年之后,我们可以补上一句:‘再看看我们的中央生活区’。”经商多年的莞籍青年李先生说。

  事实上,中央生活区的建设也涉及部分旧城改造,不少现住在中央生活区规划范围内的市民也向记者表达了对政府大力推进中央生活区的建设欣喜,同时表示,希望政府在拆迁理赔上能够更加规范和合理。“不管怎样,我们都非常支持中央生活区的建设,整个城市大家庭越来越美了,我们自己的小家才会跟着变美。”李先生说。

  三问中央生活区

  楼价有多高?教育条件如何?交通方便吗?

  中央生活区的建设,将是今后几年东莞城建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央生活区的房价、教育、交通等问题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昨日,记者走访相关人士,对这些问题作一预测。

  楼市均价预计全市最高

  慧谷集团慧谷城市总裁黄海涛认为,中央生活区在东莞地产市场的地位不言而喻。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表,这一区域将会是东莞希望和骄傲的所在。而如果没有中心区,城市的功能也无法得到提升,就以东莞早期的城市格局为例,中心功能不明显,让城市的功能无法辐射到镇区,也容易造成重复建设。

  黄海涛表示,从整个房地产的格局来看,目前东莞几大板块,包括黄旗山板块、水濂湖板块等等,中心区板块炙手可热。在和众多的业内人士探讨这一板块时,大家达成一致的意见就是东莞的房价肯定会升。

  那升到什么程度?中心生活区的房价又会如何呢?黄海涛认为,在整个城市的升级换代中,地产行业也是跳跃式的发展。以中心区周围的几个大型楼盘来说,整个发展并不是泡沫,这样的案例也比比皆是,都是从市场角度来决定价格的变化。黄海涛估计,在未来的中心生活区以及生活区所辐射的地段内,土地的均价在全东莞是最高的。“根据我们的预计,2008-2010年这个时候,东莞的楼价平均应当达到5000元/平方米这个档次,由此来看,中心生活区的房价理所应当高出一个水平。”黄海涛说。

  教育配套设施齐备

  中心生活区设置高、初中分离的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新石竹花园附设不完全小学1所,各居住街坊根据规模设置幼儿园。东莞市可园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阶华认为,按照中心区优秀的配套设施来看,该区的教育条件应当是不错的,而学生在各个阶段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面临更多优质学位的提供,大批的优秀学生将进入生活区内的学校学习,这对区内的学校和教师将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引导着他们跃跃欲试,想一展身手。李阶华表示,这是中心生活区所有学校面临的宝贵的人文资源,也是办好学校的精神动力。该地区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将是社会现实要求和学校客观实际的统一。

  公共交通解决方案业已提出

  中央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区中片,东临东莞大道,西临宏图路,北临三元路,南临环城路,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出入市区极为便利。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该区外围主干道骨架基本形成,内部东西向及南北向主干道已规划,部分道路已建成。

  但是,该区域部分道路建设也存在不足之处,次干道与支路的道路宽度、连通性不够,多数为断头路,不能贯通。而且,部分道路人行通道设施不完善,公交站点少,给附近居民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

  而石竹新花园的部分业主反映,外地入莞待检货柜车,从莞深、广深高速经由四环路方向至停车场时,常在石竹新及新天地两小区路段调头,产生了噪音和灰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石竹新花园与中信新天地之间的马路宽不足20米,公交车站位于两小区旁边,周边配套设施不足,小区路段无人行标志和限速标志。自2002年至今,此路段已发生多起交通事故。

  为保证居民安全出行,中央生活区规划提出了比较方便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步行交通、公交交通、道路交通相结合,有效分流。居民在合理的步行距离里可以乘坐公交车,尤其是林荫道、水道、步行天桥的配置,更使居民散步有了一个好去处。

  昨日交通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公交网络。目前,相关调查和规划已完成,并准备招标建设。该区域及附近地区将设置3个公交始末站,10个公共停车场,2个公共加油站,一个位于四环路,一个位于雅园路与五环路接口处。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南小渭欧雅琴陈香国谭志红郭文君戴双城

  图:

  以后市民可炫耀的就不仅仅是中心广场了,还有中央生活区。本报记者杨凯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