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宿迁医改“误读”需要反思(社论·二论“改革江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2:04 江南时报

  3月23日至25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宿迁、徐州进行专题调研时,针对衡量改革成败提出了三条“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要看卫生事业是发展了、停滞了还是萎缩了,要看人民是不是得到了更加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要看老百姓对改革带来的变化满意不满意。诚然,这个标准是针对长期以来社会对宿迁医改质疑和争论的立场提出的。

  自从宿迁推行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以来,有关“卖光”和“私有化”的指责一直甚

嚣尘上,以致一些有意借鉴宿迁医改经验的地区也心存疑虑。但是,这些争论并不是基于对宿迁改革结果的实地考察,也没有听取改革的直涉者——老百姓的心声。而此前,官方对此一直保持低调——哪怕不久前,宿迁市委书记仇和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

  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不仅仅因为针对有争议的宿迁,不仅仅因为针对有争议的医改——因为这是江苏省高层领导针对改革提出的明确具体标准。值得关注的理由,是因为这三个标准不仅仅适用于对目前改革成果的评价,更是对下一阶段改革绩效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指针。事实上,“要防止和消除对宿迁医改的误读”(李源潮语),是在百姓认可的改革成果之上,对有争议的宿迁形象、宿迁改革的一种清醒认识和大胆论断,这种判断有助于我们给宿迁定位,并给下一阶段的医改提供具有范本意义的借鉴。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对宿迁医改的“误读”呢?这是我们要警惕的对改革片面定性的第一个误区——不能把普遍适用的改革现象简单地照搬到某一特定地区,而忽视对这一特定地区改革模式的科学检验。医改市场化以来,全国确有不少地方出现了与改革初衷相悖离的结果——医药费不断上涨,医疗质量不升反降,医生红包盛行,患者负担日益加重等“看病难、看病贵”顽症。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归咎于市场化,是畸形草率的医改市场化所致。缺少配套的改革措施,任何单项改革都有可能背道而驰。而宿迁医改市场化,在整合医疗资源、调整医疗结构、规范医药市场、理顺医患关系方面作综合配套的改革尝试,把改革目标定位在老百姓得实惠、医疗事业有发展上,这样的改革尽管怀疑的目光不断,但完全是经得起科学检验的。

  我们还要警惕对改革片面定性的第二个误区——因为一个面上的学术性报告的结论,而轻易否定改革某个节点上的突破。众所周知,一份“医改市场化基本不成功”的高层报告,给医改市场化的总体方向作了调整。但这种调整是基于宏观决策的,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模式的医改都一无是处。对宿迁医改的质疑和否定,更多地来自于主观判断和主题先行,而缺少实证依据。改革是一项复杂、艰难的事业,判断改革是否成功,是否正确,需要拿出有说服力的依据,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全盘否定。

  当然,省委高层对宿迁医改的肯定,可以更好地促进医疗事业改革在江苏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警惕出现因此而起的第三个误区——宿迁医改“咸鱼翻身”,任何质疑和检视它的做法都不再需要。改革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修补甚至纠正。医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省委领导对宿迁医改的肯定,是对它改革的方向、改革的结果予以的肯定,而非说明宿迁医改的任何环节、任何措施都完美无缺。宿迁医改从“任何人都可以怀疑否定”转向“不能有任何怀疑”,这本身就不是科学的态度。只有对宿迁医改继续进行建设性的“挑剔”和反思,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才可能从“红头文件上的改革”真正走向“黑脸百姓中的改革”。而后者,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江南时报》(2006年03月29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