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击学术不端之余的反思(特别推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2:04 江南时报

  日前,因涉嫌学术造假,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被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被解聘(据《华夏时报》报道)。据了解,刘辉是由于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职务时,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的材料中存在严重不实,而被逐出清华园的。消息传出,舆论大哗。

  任何一个与高等学府或科研机构有关的学术腐败案例,都会吸引公众的眼球,甚至

与官员腐败案的受关注度不相上下。民众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贪官假货见得多了,象牙塔中还是洁净的吧。为人师表的教授,靠创新来存身立命的科研人员,一贯靠道德自律来维护其“道德地标”形象的这些知识精英,如今也剽窃抄袭,弄虚作假。师道不存,斯文扫地!非严打不足以遏阻与威慑其中的自甘堕落者。

  学术腐败的泛滥,确实已经到了要引入外部力量进行他律的时候了,清华的做法明确地表明了一个决不姑息的立场。

  坚决打击学术腐败的风气已经很浓了,无论民间的打假,还是教育、科研部门的三令五申。除了明确打击的态度,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与科研管理工作中,是不是存在着逼良为娼的制度性因素?

  当下的高校,除了校名上有明确的“职业技术”字样的,都惟恐丢了“研究性大学”的高帽,似乎不“研究”,就不“大学”了。各类大学的功能似乎只有研究这一“终极价值”。这个定位决定了各个高校不断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提高科研学术评价标准,不问青红皂白,惟“论文发表”马首是瞻,完全忽视科学创造规律,忽视科研质量,片面追求数量,追求科研快枪手。教授们教学科研两不误,还有很多社会义务要兼顾。高质量的论文如何泉涌而来?我们总在强调宽松的学术环境,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宽松的学术环境不仅意味着要包容不同的思想,也要包容长时间的“没有成熟的思想”。科研发展的紧迫感与科研的浮躁心态常常只有一步之遥。大师辈出的年代,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年代,不仅大师们要耐得住寂寞,对于成长前的大师,社会也要耐得住寂寞。

  一个矢志以科技发展为核心动力的国家与民族,当然不能容忍学术腐败大行其道。然而,笔者还是唏嘘不已:刘辉事件真是一个不幸的事件。它跟韩国的黄禹锡事件一样,无论对个人的教育,还是对社会的培养,都是一种奢侈,一种浪费。本来,一个诚实的科学家的科研生命可以更长些,也更光彩些。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

  《江南时报》(2006年03月29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