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村规民约》里看美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3:51 大江网-江西日报

  日前,新余市渝水区各村庄在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时,添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透出浓浓的和谐气息——

  对年满70岁的老人进行赡养孝敬的子女,在老人年满整岁时,给予500元至20000元奖励;对村里考取重点高中、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给予500元至2000元的奖励。——摘自东风管理处《村规民约》第八条

  

《村规民约》里看美德
新余市渝水区农民在学习村规民约中的新条文

  子女孝敬老人有重奖,读书有出息也有重奖。近日,渝水区城南街道办事处东风管理处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一时成为村民谈论的热点话题。胡家村小组村民刘贵德告诉记者,村里早在两年前就设立了这两个奖项,这次将它写进《村规民约》,更能引导村民发扬尊老爱老、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东风管理处是渝水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尊老爱老、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渐渐被一些村民淡忘,老人得不到子女的关爱、孩子弃学去经商务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近年来,东风管理处面向村民开展了“美德在农家”活动,倡导家庭美德新风,并设立了“赡养奖”和“教育奖”,奖励孝敬老人的子女和勤奋求知的学子。一时间,孝敬老人、好学上进成了村民的道德标准。目前,该处已发放两项奖金40余万元,300多个70岁以上老人享受到了天伦之乐,200多个学子考取了大中专院校,富裕村里奏响了“家和万事兴”的和谐曲。

  记者点评:关爱老人,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关心孩子,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材。东风村将“赡养奖”和“教育奖”写进《村规民约》,意在使尊老爱老、尊师重教的观念常驻村民心中,使传统美德绵延长久。设奖事虽小,对村民的引导作用却不容小觑。

  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现象,保护森林资源。凡私自上山偷砍、盗伐竹木者,除追回或赔偿竹木外,还要进行处罚。

  ——摘自夏莲村《村规民约》第一条

  “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绿色银行!”对于将保护森林资源首次放在第一条的位置写进《村规民约》,渝水区良山镇夏莲村的村民们举双手赞同。而在几年前,这个村村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却并不强,乱砍滥伐现象十分普遍。是什么改变了村民?村党支部书记周熹明一语道破“天机”:“山林让村民们得到了实惠。”

  夏莲村以前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地处山坳,道路崎岖,信息不灵,村民长期以来过着单调贫苦的日子。几年前,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村里根据山坳土壤适合开发果业的特点,带领村民在山上搞起了果业开发。2003年,村里成立了“果业协会”,带着村民“抱团”闯市场。如今,夏莲村果树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以上,村民年增收总额超百万元。许多村民除了种果树之外,还热衷于植树造林。村民胡铁义指着眼前一片长势良好的幼林告诉记者:“今年我承包了40亩山地,共栽了10000棵杉苗,15年以后可成材砍伐。按一棵一年赚1元钱算,每年等于在山上存了1万元钱,生活、养老不用担心了。”在昔日砍柴的山上也能挖到“金元宝”,村民们开始对山林刮目相看,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近两年,村里的沼气池已发展到200多个,砍柴做饭的老习惯成为了历史。

  记者点评:夏莲村将保护森林资源首次放在第一条的位置写进《村规民约》,充分反映了村民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源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绿水青山”也可以带来“金山银山”。村民们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保护森林资源意识自然也会增强。夏莲村探索的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值得借鉴推广。

  村民应增强文明意识,遵纪守法,爱护环境,移风易俗,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

  ——摘自昌坊村《村规民约》第十条

  不准赌博、不准斗殴、不准搞宗族派性……这是渝水区欧里镇昌坊村以前《村规民约》上的醒目条款。而近日,记者在昌坊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上却找不到这些,取而代之的是参加文化活动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内容。“现在我们村被评上了省级文明村,再也不是过去那个远近闻名的‘斗殴村’了!”村党支部书记昌梅生一脸欣慰地告诉我们。

  《村规民约》的变化反映了近年来昌坊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昌坊村是一个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经济的富裕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有很长一段时间,口袋富裕起来的昌坊村民脑袋并不富裕,村容脏乱差,赌博、斗殴等不良风气沉渣泛起。

  为改变落后的精神面貌,自2003年起,在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昌坊村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造空心村,兴修水泥路和环村排水沟,兴建新余首座农民文化广场……不到两年时间,村容村貌就焕然一新。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里还出资建起了可容纳100人读书看报或进行文体活动的文化活动中心,并成立了全市首个农民篮球俱乐部和一个农民艺术团,每逢节日,村里都会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的生活从此不再单调,守法纪、爱学习、讲和谐的文明新风洋溢于整个村庄。

  记者点评: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找准导致落后面貌的真正原因,不仅大力改造村容村貌,而且特别重视让村民的脑袋“富”起来。昌坊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得全面,做出了明显的成效,《村规民约》悄然发生变化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卢冬根本报记者徐国平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