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工子弟学校呼唤家乡关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5:1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子弟学校走俏沪上

  2月9日上海的早晨。宝山区蓝天打工子弟学校。北风呼啸,春寒料峭。校长龙楠头上却在冒汗。他和老婆,4点起床,打扫卫生,布置教室,没法喝口水。第二天报名,孩子们就要上学了。

  “打工子弟学校和一般学校不同。每个学期,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流走了,不知道又来了多少新生,各个年级都有。一到报名,一波波涌来,一切安排随之改变,管理起来特别繁杂。”龙楠一边忙着,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他来自寿县,2001年秋天,在这个顾村镇租了地,办起海蓝打工子弟学校,一年后,又办起蓝天学校。现在,两校在校生3000多人,全是打工者的子女。他挺自豪:“几年来东拼西凑,投入了近200万元,咱这打工子弟学校,已经是宝山区最好的!”

  蓝天学校,是个缩影。目前在上海,约有300多所这类学校,其中200多所是安徽人开办的。它们属于社会办学性质,集中在普陀、闵行、宝山、浦东等区。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沪上打工者约800万人,其中我省200多万人,随父母来此的学龄孩子,至少有12万人。他们大多数没上过幼儿园,没经过学前教育,入学时大了1至2岁,教材与上海无法接轨。在上海上学,得交3000元至1万元赞助。即使能够承担,因为打工流动性大,谁愿交呢?巨大的需求,体制的不足,让这类学校成了宝贝。

  打工嫂刘燕来自六安,快人快语:“有了它们,咱孩子才有学上。孩子是宝贝,它们也是宝贝!”

  草根教育进退两难

  打工子弟学校很受欢迎,校长们却心有苦楚。

  尴尬之一:没有正当名份。它们至今没有合法的办学许可证,有关部门称之为“简易学校”,最好状况,是在区里备案。办学当初,它们位于城郊结合部,校舍尚属简易;现在,都已发展到蓝天这样两三千人规模了,硬件投入也有上百万元,还能被称为简易吗?

  尴尬之二:随时可能取缔。龙楠总是担心,一觉醒来,接到通知,学校被取缔。这并非杞人忧天。2005年,同在宝山区顾村镇,另一家打工学校,因为被规划征地,就被取缔了。熊传宝校长为此自嘲:“打落门牙,肚里吞哩!”1996年,老熊就已经办学,多次受到媒体关注,然而,学校场地是租来的,遇到规划,只能服从。更令人神伤,是无端取缔。朱同友来自颍上县,在黄埔区办学6年,达到1000多人规模。2004年,有关部门取缔了他的学校。“不仅心血白费,可怜了一帮孩子。”2001年以来,被关停的安徽人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共计有60多所。在长宁、黄埔、闸北等区,几乎是“一刀切”。

  尴尬之三:没有主管部门。打工子弟学校,多属办学者自创。上海教育主管部门对诸如教学管理、师资资格认定、学籍管理等从不过问。我省有关部门也没有办法提供服务。管理上的真空状态,使它们像是没娘的孩子,带来一系列难题。例如:受聘教师多是皖籍师范毕业生,其职称评定,哪有人过问,既无政策明示,也无管理机构。教师继续教育,新课改教材培训,新旧教材衔接,这些都成为问题。对学生而言,流动的学籍认定,也难以解决。像初三学生升学考试,因为要回原籍,中间衔接不上,每到毕业学期,有的就得辍学,有的转回原籍,办手续极为困难。

  娘家关爱何时东进

  “盼望娘家多给点关爱。”这是记者采访中,这些学校的呼吁。

  姚为建,普陀区建英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动情地回忆:2002年夏天,有关部门上门,要求学校停办。多次交涉,惊动两地。“没有省政府出面,不是省教育厅协调,这个学校,早就停了。”

  “娘家人”的关爱,包括方方面面。核发办学许可证,教学评估管理,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定,学生学籍管理……凡涉及大的政策,校长们无可奈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协调。

  省政府驻沪办事处王同志认为:民工子弟学校在上海的存在,其意义超出了教育范畴,涉及到我省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形象;我省在上海打工的乡亲,每年汇给家乡人均5000元,总计50亿元以上;他们最牵挂孩子,孩子教育不愁了,他们在上海打工,就能坚持下来。

  记者认为:实施东向发展,落实全民创业,就不能因循守旧;在上海这个东向发展目的地,针对外出民工这一类创业者,关爱要跟上,政策要跟上,服务要跟上;如何帮助200所学校扎下根来,健康发展,编织一批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对我省有关部门,是一个新的期待。

  [短评]

  10多年前,我省建筑业在上海占有很大市场,如今被苏浙等省同行挤压得步履维艰,大项目根本接不到。市场不相信眼泪,一方面竞争不过人家;另一方面,没有跟进服务的意识。有些干部特别怕有闲话,担心别人说他为私人企业服务。苏浙等省官员,却不是如此,他们在企业需要服务时,召之即来,主动服务。据说,群雄逐鹿沪上建筑市场之初,浙江分管此项工作的省厅官员,每年都要去上海有关部门主动拜访,解决问题,为家乡的企业争利益,谋发展。上海的建筑市场有多大,蕴藏着多少经济利益,稍微估算一下,都会瞠目结舌。

  与此相似,在上海,安徽人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可谓独领风骚。他们的创业精神令人感动,另一方面,他们的命运也令人担心。这些草根学校,办学这么多年,甚至领不到一个办学许可证。

  安徽有1000多万出省打工者,他们都是创业者。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服务呢?他们面临的问题,有谁去研究解决?在当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希望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为服务这些民工子弟学校,拿出具体的办法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