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湘田野亮点频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7:08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张尚武 柳德新

  春风拂面,田野绽绿。“新农村”愿景在农民心中激起无尽的遐想。行走在三湘乡村,记者欣喜地发现,中央和省里连年强力推出的惠农之举,带给了三湘农民越来越多的实惠,也激发了农民兄弟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湘田野,正绽开片片富有生命力的新绿,正频频闪现富有创造性的亮点。

  “娘家”成就赢家

  进村采访,记者曾听到一些农民感叹:市场摸不准,种养增收难。

  华容县注滋口镇永兴村农民吴云华,曾创过亩产籽棉430公斤的记录。近5年,他一直在种棉、种瓜、种粮中痛苦选择。由于种棉改种冬瓜,错过了2003年皮棉每公斤16元的高价;地里瓜菜成堆,哪知市场风向又转,还是亏了。去年,他干脆平均种三样作物:5亩水稻、5亩棉花、5亩瓜菜,仅够一年开支和子女学费。春耕来临,手头又是紧巴巴。

  所幸在另外一些地方,农民们已探索出一条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的路子。浏阳市仙洲村农民种蔬菜稳赚;湘阴县月湖村128户养鱼致富,桃江县花园洞村村民发竹财。这些村有一个相似之处,生产发展都有“娘家”来帮扶。“娘家”,是村民对专业协会的称呼。记者来到仙洲村,正赶上协会举办培训班。西葫芦瓜、黄瓜、茄子、丝瓜,从浸种、催芽、苗龄到播期,都有专人主讲。听村干部介绍,以前村里商品菜不到700亩,主销浏阳市。菜多的年份,一角钱一公斤的辣椒、扁豆无人要。3年前,村民罗平增尝试把菜销到长沙,销路出奇地好。他组织一班村民作帮手,把村里的菜一车车往外销。镇政府积极引导,他们去年挂起蔬菜协会的牌子,800多户村民争相入会。全村蔬菜猛扩至2400亩,鲜菜销长沙、武汉、南昌,亩平纯收入年增2000元。

  搞活销售、外争资源、内聚合力,专业协会对产业的驱动力,从湘潭的生猪经济也可见一斑。

  早在养猪户亏得心痛的1998年,湘潭市便开始探索“协会+农户”的养猪之路。几年来,尽管生猪市场一再波动,湘潭生猪产业却从此一帆风顺。

  全市156家养猪协会中,青竹村养猪协会颇具代表性。协会为会员提供贷款担保,养猪户随时可贷到3万元以下的生产资金;协会聘请省、市畜牧专家任技术顾问,为会员提供养猪专业知识。协会规定,会员5户或10户组成联保小组,对还贷风险共担。

  青竹村养猪协会与伟鸿集团订立购销合同。协会引导村民,从种猪、饲料、防疫、喂养等环节,全程推进标准化安全生产;公司收购村里的生猪销港澳,订单价保证每头猪纯利不低于200元。仅4年时间,村里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便发展到180多户。

  以协会为纽带,生猪产业迅速壮大,荷兰泰高、美国凯威、大北农等国内外优势企业纷至沓来。近5年,全市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年均投入2亿元,出产的活猪、中乳猪、分割肉大量销往俄罗斯、日本、欧美等20多个国家,带动10万养猪户增收。

  不仅养猪户成为市场赢家,生猪产业还带动饲料、皮革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湘潭几十万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实现转移就业增收。

  科技激活土地

  在农业生产上,科技的能量有多大?有人说: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随着新科技的推广,农业诸多方面都为之一变。湘潭县泉塘子村示范推广超级稻,实现了百亩样方单产超800公斤目标。农民说,袁院士的超级稻好比“催化剂”,催化出高产的神话。

  一季顶两季,村民自发调整种植结构,形成了“一季瓜菜+超级稻”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双千”增收计划,即在一亩耕地上,粮增千斤,菜增千元。

  去年,省农业厅在衡南县神山村办点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蒋家组测土化验后,每亩水稻少施碳铵25公斤、磷肥25公斤,少施尿素5公斤,节本50元左右。科学用药,一季水稻、一茬蔬菜可少打药2—4次,每次用药量也减少,亩节约成本近50元。

  意料之外的是,村民统一用肥用药,水稻、瓜菜种植品种也走向单一,播期集中,施肥、打药标准化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村支书罗文祥介绍,镇政府曾号召村里调整种植结构,村民不依。在新技术带动下,蔬菜带现在初具雏形,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出奇的效果显示,新技术不仅是“催化剂”,也是“粘合剂”。有了节本增效技术,农民认为合算,就会自觉调整结构,迈向规模化生产。单项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大面积加以推广,特色农产品就容易走向基地化生产,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龙头”圆梦稻农

  湖湘大地,历来誉为“鱼米之乡”。益阳兰溪米市,素有“江南米市”之称。

  眼下的兰溪米市,乃是稻米经济的“晴雨表”。百多家米厂沿街“一”字排开,前店后厂,南通闽粤,东达沪杭,年加工销售大米上100万吨。

  周边的赫山区八字哨镇观音阁村,近市先获益。几年来,村民种植优质稻尝到甜头,率先实现连村一个品种。去年全村都种高档优质稻“湘晚籼11号”,单产普遍400公斤以上。稻谷送到兰溪米市,每50公斤不低于90元,比普通稻每亩增收近200元。村干部称,一村一种,统一治虫,耕整、收割实现机械化,种田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眼下,村民又在及早准备秧田,虽然全村有340多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双季稻面积却一亩不减。

  兰溪米市带动了周边40多个主产粮乡镇。百多家米厂中,年加工1万吨左右的占多数,普遍采取“快进快出”搏击市场。限于储粮能力,每家都发展了一批储粮户、运粮户。观音阁村村民曾亿方种田15亩,加上储粮运粮,一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他对记者说,有朝一日,腰包鼓起来了,也要开家米厂。

  兰溪米市的“龙头”———粒粒晶米业公司,将帮助像曾亿方一样的稻农,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闻香知味,粒粒精华”。粒粒晶米业公司走技术、产品、市场一体化路子,培育出高档优质稻“粒粒晶6号”,建立核心基地3万亩,辐射10万亩。公司按均衡营养组配大米,年产中高档香米5万吨,销售收入过2亿元。连续3年来,“粒粒晶6号”订单收购价每50公斤达到110元,创省内优质稻收购价之最,带动10万稻农增收。

  按公司的“糙米进城与小老板”计划,在种植基地及外围,扶持种粮大户储粮,分品种加工糙米,再送粒粒晶米城精加工。农民加工糙米,每吨可获利50—80元。

  公司负责人称,“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发展100个储粮、初加工大户,确保他们年纯收入5—10万元。积累一定实力后,这些“小老板”可进入兰溪米市的粒粒晶米城,创办旗下实体,分享品牌技术,按标准开发“粒粒晶”系列品牌米。

  散户变大户,大户搞加工,最终实现“生产发展、转移农民、做大产业”,粒粒晶米业公司的这种思路和努力,将圆一批稻农的“老板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