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人对学界诚信危机深感忧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8:23 法制日报

  本网北京3月28日讯 记者雷晓路 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因履历造假近日被校方撤销教授职务并予以解聘的消息,再一次加深了国人对愈演愈烈的学界诚信危机的深切忧虑。

  近年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教授的诚信失范丑闻频频见诸报端,已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

  有评论指出,如今,抄袭剽窃、论文造假、出卖文凭、申报造假、操控学术评选、学术刊物买卖版面、学术领域行贿受贿,利用师长身份占有学生劳动成果,以及为获得教育、科研和学术稀缺资源(如学校升格、排名、资质、学位点、重点学科、研究基地)弄虚作假进行“公关活动”等行为屡禁不止,已呈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趋势。上述行为严重败坏了学界本应具有的崇高形象,玷污了高校、科研领域这块神圣的“净土”,必须予以严厉惩治,挽救学界日益严峻的诚信危机。

  最近一个时期,在新浪网等各大主流网站上,有关学界诚信危机的报道、评论、文章数以万计,网友各种跟帖难以计数,批判、声讨、愤怒、忧虑、思考、建言之声充溢其间。

  近日,邓正来等国内109位教授联名在学术批评网发表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教育部、社科院、各大学领导的公开信,建议国家设立“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查证并严厉惩戒学界剽窃、造假和学术腐败行为。教授们认为,各种学术失范、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现象的频繁发生,不只是学者个人道德问题,更是社会转型期的体制性问题。因此,根治学术腐败,亟须对教育和学术制度进行改革。

  3月2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回应109名教授的公开信时表示,纯洁学术空气需要四种力量:即道德力量、制度力量、法治力量和媒体力量。他希望媒体对各种学术腐败行为开展积极的舆论监督,大胆揭露,及时匡正,共同纯洁学术氛围。

  舆论普遍认为,学界诚信所折射的并不仅仅是教师或者科研工作者这个群体的价值,亦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础。对教师的尊敬,毕竟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象牙塔”的一种仰视态度。如果教书育人者的诚信缺失,那么我们有理由担心其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能否为社会的未来培养值得信赖的人才。

  此间媒体评论强调,在社会处于转型期、市场化因素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今天,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一个公民都能诚实守信,但为人师表者,起码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

  (责任编辑 郑剑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