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凤 我不是中国通,我是中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8:24 法制日报

  2004年12月,上海市衡山路一幢不太起眼的楼房里,正在召开上海中法公证法律交流培训中心的董事会议。即将离任的中心顾问暨法国信托局代表伊万尼克·普罗在这个权力交接的“再见”会上发言:“特别要感谢两任法方主任……第二位是西凤女士,她的充满活力、工作高效率、乐观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及对中国的了解和对法律的精通使得我们的这项合作内容日益丰富。”

  西凤是这个中心的第二任法方主任。

  中国之旅

  2006年春节后的一天下午,西凤在北京城市宾馆的一个套间里等着我们。窗帘拉得有点严实。北京春天下午三点钟的太阳并不耀眼,百折窗帘缝隙中透过的光线让套间客厅里有点昏黄。这是西凤习惯的一个环境,昏黄的光线或许会让她多出一些宁静。

  同西方人看亚洲人的相貌感觉一样,从外表分辨西凤的年龄确实有点困难。这个强烈要求自己的中国学弟称呼自己为师妹的法国女人一直保持着法国女人特有的矜持,不肯透露自己的实际年龄。

  我们只知道1978年西凤就在巴黎东方学院学习。到1980年的时候,西凤已经一个人带着一包行李跑到了中国台北学习汉语。

  其实到台湾的第一天,西凤连学校在哪里都不知道。一句汉语不会说的西凤坐着机场巴士到了宾馆,换上条大裙子就开始逛街。等着她一个街角一个街角地记完了水果摊、香烟店后,才发现几乎所有路口的小摊贩都极其相似。还是突然遇到的一个美国学生把她从迷宫般的小贩世界中救了出来,并带到台湾师范大学。由此,西凤开始了她的中国之旅。

  说四川话的法国人

  这是一个会说四川话的法国女人。尽管在台湾两年多的中文学习中,西凤的老师是个北京人。1983年,西凤得到了一个到中国四川大学学习的机会。

  “当时一共有两个名额。本来还有一个法国男人可以到中国来学习中医。不过他一听说中国那么远,就害怕了,所以我当时还是很有勇气的。我们法国人有句话说,只有跳出自己的世界才能发现自我。我当时想的就是离开自己所处的这个西方小世界去了解另外的东方大世界”。大声夸奖自己的西凤故意的带着一些四川口音,不过说实话,她的普通话仍然要好听得多。

  在成都的生活让西凤接触到了中国的庄子等学说。这时的她感兴趣的仅仅只是中国神秘的道家哲学。直到1985年,西凤开始帮着一些法国在华的企业做投资咨询才发现懂得法律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当时中国的法律并不是很多,就那么几部。懂得中国法律的法国人更是难找。我当时能做的也只是到书店买了几本法律书,从这开始学习中国法律”。初步了解了中国法律规定的西凤回到了法国,拜在了法国最有名的合同法法学家门下。不久,西凤以《律师的培养和功能》提交了毕业论文,拿到博士预备文凭(相当于硕士)。

  在随后几年的中法投资交流中,西凤将一批中国的法律法规翻译成法文介绍到法国,并用了三年时间在巴黎的中法交流中心辅导在法国的中国小学生。

  骨子里的贵族

  1997年,在捷克的捷法交流学校做了三年老师后的西凤回到了中国,在法国大使馆商务处工作。回到中国的西凤最喜欢逛的还是形形色色的书店。

  “我最喜欢的中国城市还是北京,尽管上海有着国际化大都市应有的许多东西,但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根源还是在北京更有体现。在上海我几乎买不到法文版的中国图书,但在北京,无论是小说还是法律书籍都能方便搜寻。这样以后我就再也不用从法国带着大堆的书籍来中国,而是可以带着更多的法国红酒”。一本法文版的《丰乳肥臀》让西凤对译者的水平赞不绝口。

  “翻译的好坏其实是对译者文字水平的一个检验”。在西凤的眼中,法文依然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优美的文字之一。法文逻辑的严谨一度让法国的法律成为带动世界各国法律发展的标准。“在法国确实很多人不说英语,这是法文的优美和严谨,是英文无法比拟的。法文和拉丁文一样应当是世界上最卓越的语言”。

  “法国人是骨子里的贵族。对语言的追求是一种要求完美的标准”。站起来整了整衣服的襟边,西凤扬着头说,“中国有着许多优秀的作品。我们看过很多的文学作品,原作者的水平相当不俗,可译者的水平确实不敢恭维。作为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必须要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这不仅仅是指译者对本国的文化的积累,对翻译的作品所指的背景文化更应该有着深厚的理解,再加上对文字优秀的处理水准,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才能让人读得下去,才能保持原意并充分符合翻译后语言的准确性。文学作品如此,法律书籍更应该严谨对待”。

  作为一位懂得英语、德语、拉丁文等数国语言的法律工作者,西凤是第一个将中国的人民法院组织法等翻译成法文介绍到法国的。

  公证的事业

  2003年,西凤开始参与上海中法公证法律交流培训中心的工作。在法国,公证业是成文法制的根本机构。公证人由国家任命,他持有代表国家的印章,使公民见的合同正式化,服务于法律的安全和社会稳定。每年,每五个法国人中就有一个会找公证人。让法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戴高乐也不例外,他有生之年不仅拜会过公证人,更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关心着公证业,而对于崇尚民主的法国人来说,这些事情只能是相互尊重的源泉。

  “这个中心是中国1949年来设立的第一个此类性质的合作机构。它是中法之间法律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这是一份西凤为之骄傲的工作。“中心编印了第一部法汉双语法律辞典”。

  从巴黎东方学院的学生独闯中国到现在中法公证法律培训中心的主任,西凤和中国的接触已经有了26个年头。这是一个懂得中国和法国法律的法国人,同时她也是一个懂得自豪和尊重的公证人。“我希望中国和法国的合作越来越多,更希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丰富。正如我所在的中法中心,设置在上海,但其法律合作是全国性质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