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公众眼睛咋盯着相马者"袖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8:26 东方网

  上周末,一场在复旦大学悄然举行的“资格测试”让正准备参加高考的上海学子多了一个选择:通过这个资格测试的学生将有机会进入下一轮面试,面试过关,也就意味着跨入了复旦大学的校门。3月初,复旦大学宣布今年的自主招生改革方案,计划面试入学300名学生,占该校2006年招生总规模的近10%。(3月28日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高考是整个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高考制度不改,素质教育就无法推进

。因而,旨在矫正应试教育模式的高考制度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1999年试行“3+X”科目改革,试点网上录取,2002年推广到全国;2003年22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改革、分省命题的改革;2005年实行“阳光工程”等等。高考制度仍是迄今为止老百姓认可度最高的体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之一。在社会诚信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社会对高考改革的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这项以面对面资格测试为主要特征的高考制度改革,在打破坚冰浮出水面的同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机制来捍卫它的公正呢?为了确保其公正性,自主招生的大学使出了全身解数。以上海交大为例,学校将组织160名教授、专家随机组成若干面试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科的5名专家组成。在学校招生监察小组监督下,获得面试资格的学生将根据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所属学科大类被随机分组并确定面试次序。面试专家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和素质独立给出综合评价结果,汇总各专家评价结果后,择优确定预录取推荐名单。上百人的专家面试组也好,招生监察小组也好,仅凭这两个学校本身的临时组织能取信家长与考生吗?

  应当说,将“相马术”引入高考是不拘一格,开拓视野的选才之举。韩愈杂说四,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由于伯乐难得,所以千里马被埋没,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按照韩老夫子的看法,只要有了伯乐,找千里马的问题就解决了,可他那里知道几千年后,伯乐已经置身于一个充斥潜规则的社会,最令公众关注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是,都组成“伯乐相马团”,可挟制伯乐的人,影响伯乐的外因实在太多,伯乐说了不算是常有的事。在传统的牲畜市场里,买卖牲口的主顾双方会在袖口里摸索对方的指头,进行着不为外人的沉默交易。在这场“相马”、“选马”的公开活动中,公众的眼睛特别是把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交给“相马团”的家长们的眼睛,不是将所有的注意力和悬念全部交给孩子的表现,而是紧盯住那相马者的“袖口”,可是又能看清什么?

  这种不信任折磨着公众对高考的信心,折磨着社会诚信体系,这样的体系决不是靠几句漂亮的承诺就能构建的。不同于以往高校自主录取中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5%自主招生等政策,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此次录取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此举一出,备受争议。因为在此前实行的保送生、优秀生自主招生中,考生必须达到规定的获奖级别、特殊奖项等要求,加上高考录取中的一些黑幕被揭穿,依靠面试来选拔学生的公正性曾受到多方质疑。学校的招生过程严格按照‘公开’原则,无论是进入面试的考生,还是被最终录取的学生,其名单都将适时在网上公布。”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坚定地说,“此次改革坚决拒收‘条子生’,同时学校纪委书记将亲自参与招生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将接受社会与媒体监督。

  不让公众眼睛盯着相马者“袖口”,关键是要掀开相马者这样一个可以摸手指的“袖口”,拦截住那些个伸进“袖口”去操纵结果的手指头。而要做到这一点,仅有学校纪检的介入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超脱。一是政府的纪检监察机关应该高度重视并同期介入。二是可以引进自治式监督机制,即由考生家长组成监督委员会,适时对面试中发现的可疑环节,通过听证形式对校方进行质询。


作者:梁江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