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爱国为荣之"中国的强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9:05 东方网

  蒋元明作品集

  

评论:爱国为荣之"中国的强音"!

  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法国总统希拉克做出一个惊人之举——由于一名法国商界领袖在会上不讲法语、改说英语,希拉克、法国外长、法国财政部长立即集体退场,以示抗议

。法国领导人的“语言爱国”举动,是否过于偏执?商人在国际场合使用“世界语”,真需“上纲上线”?

  但是,如果了解法国人一直以来对法语的珍视,此举实际不足为奇。在法国的宪法和法律中,法语的地位、及纯粹性的维护有着明确的规定,政府为推广法语不遗余力。为抵抗英语“入侵”,政府甚至禁止使用电子邮件的英文单词“E-mail”。法国教育水平较高,懂英语的人不在少数,但法国人一般不愿意用英语与外宾交谈。甚至有专门团体每年颁发“特别奖”,讽刺“维护英语优势地位,导致法语受损”的名人。

  有人说这是法国人太高傲、是自以为是的表现。但如果从另一角度,人家就认为“本国音”好,要保护民族文化,不愿看到“变味”,这显然也没有错。相比法国人对母语与英语的态度,回过头看看国内,一些现实不禁让人汗颜。

  在中国国内,学英语成为“主流观念”已有近20年历史。目前学校教育各阶段,英语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校外各类英语“小灶”也呈遍地开花态势。“从娃娃抓起”下,“国语”还说不清的幼儿就开始上英语启蒙班;本是为成年人设立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小学生却成最大主力;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GRE等更是大学生的“重中之重”。如今上至大爷大妈、下至几岁孩童,基本都能来上两句“洋问候”。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如果说中国有上亿人在学英语,这数字想必只少不多。

  这么多人学英语,感觉如何?估计不少人要咧嘴。汉语、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身处本土环境,国人记住2000、3000个汉字,基本阅读已不成问题。而英语4级就需5000左右单词量,真要顺畅阅读外文刊物,至少得懂上万单词。加上没有听、说环境,人们学英语花的时间,下的功夫,品尝的“苦水”一言难尽,到头来很多还是聋子、哑巴英语。那为啥下这么大功夫学?说白了,无奈与目的性远大于实用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各级学校都分重点、非重点。想进重点不光得掏“赞助费”,还得有“特长”。就业买方市场,崩管是否用的上,反正单位都把英语等级列入求职“硬杠杠”。至于单位评职称、想出国留洋的,那“针对性”就更强。

  大量时间、精力、财富用在学英语,对西方、尤其“美式思想”广泛接触,一些人的思维也日渐西化、开始崇洋媚外。不少白领说话都喜欢“土洋结合”,时不时蹦出俩洋单词儿,搞得洋文不灵光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一些人吃、穿、用都偏爱外国牌、要带洋文字母的,觉得这倍儿有面子显档次,本土商家因而也纷纷起洋名迎合与“接轨”。可与此同时,汉文化中的精华问津者却少了,一些人认为本土“等于老土”,传统的已“过时”,许多东西都被冷落,被淡忘。而留学潮持续升温,不少一流学子“一去不返”,更让人感叹。

  应当看到,英语成为“世界语”是由于一些英语国家目前在政治、经济、技术上的地位促成。与世界交往越来越密切下,国人适当学学英语,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凡事都应有“度”。如果仅仅为了拿证书、当“一次性敲门砖”,反削弱了主业,这就变成一种舍本逐末,是代价高昂的浪费。“洋为我用”更必须立足于“本”。社会主义荣辱观首要的一条,就是热爱祖国。华夏文化的深远内涵、丰富历史底蕴,正是中国人的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重视汉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事实上,随着中国发展不断加快,世界正掀起一股“汉语热”浪潮,许多国家更纷纷开设“孔子学院”。面对这些事实,难道不值得人们反思?“应试证书型”教育体制是否还要“屡斥不改”下去?

  中国大步向前的时代,国人应无比自豪地发出“中国的强音”!

  

评论:爱国为荣之"中国的强音"!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