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翁源农民自愿捐资兴建骨灰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9:44 南方日报

  不建坟墓少占土地省了费用免了矛盾

  翁源农民自愿捐资兴建骨灰楼

  本报讯(记者/曾礼特约通讯员/李先德)清明前夕,春雨潇潇,正是祭祀先人的时节。在粤北山区翁源县一些农村,拜祭先人的形式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前村民都在野外、山上扫

墓,现在却在村里自建的骨灰楼里拜祭。

  拜祭不用日晒雨淋

  3月26日是星期天,笔者来到翁源县龙仙镇社光村委会何屋村小组,看到村民正在骨灰楼里焚烧纸钱香烛,寄托对先人的哀思,祈盼美好的未来。骨灰楼是利用祠堂改建的,面积有80多平方米,先人的骨灰盒放在架上,下层存放先人的遗骸瓮。村民在楼内的天井前拜祭,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冷雨,里面庄重肃穆暖融融。今年6岁、长得活泼可爱的明仔也和大人一样,似模似样地烧起了香烛纸钱。也许自他这一代起,拜祭先人再也不用日晒雨淋了。

  笔者在该镇长潭村委会钟屋村小组也看到类似的情景。村民在村后山脚新建了一座30多平方米的小型骨灰楼,里面存放着20多位先人的骨灰,外面一块石碑标明钟屋祖先灵位,后人在灵前拜祭。

  死人不与活人争地

  笔者问为什么要兴建骨灰楼?60多岁的长潭村党支部书记钟国初告诉我们,钟屋村小组地处城郊,随着城镇的扩展,土地逐年减少,出现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从费用方面考虑,建骨灰楼比土葬也节省很多。钟屋村小组建这座骨灰楼,每人只需捐款50元,加上骨灰盒每户也只需三五百元,如果搞土葬,每个少说也要2000元。另外,兴建骨灰楼还减少了许多社会矛盾。过去采用土葬,很多人迷信风水,先人的遗骸葬后被挖起来又再葬,兄弟争吵、同村操戈的现象时有发生。建骨灰楼后,大家都在一起拜祭先人,兄弟邻里更加和睦。

  在钟屋村,我们见到80多岁的钟伯,提到村里建骨灰楼的事,老人连说好。当初村里讨论建骨灰楼的事,他最先表态同意,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

  政府不花一分一毫

  据了解,近年来翁源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去年该县的火化率达100%。加上对“三道二区”视线内坟墓的清理,先人的遗骸、骨灰怎么存放是一个大问题。于是,县城龙仙镇周边农村几个村小组率先兴建骨灰楼,村民自愿捐资,政府不用花一分钱。翁源县把龙仙镇村民自愿捐资建骨灰楼,作为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新举措大力推广,全县目前有20多个村小组正在兴建或规划兴建。

  “我们的做法还推广到邻近的新丰、曲江等县区,很多干部村民都来参观呐!”社光村委会何屋村小组长何小勤自豪地说。

  点评

  农村殡改的一项创举

  清明时节拜祭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延续下来香火不绝。城里人大多都去殡仪馆或陵园拜祭,乡下人却要到野外或山上扫墓,日晒雨淋难免,有时还会因坟墓被占被毁引起矛盾冲突,好不烦人。

  粤北山区翁源县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一些农村自发兴建骨灰楼,同姓村民一起拜祭,少了冲突多了和睦,在屋里拜祭还免受日晒雨淋之苦,确实是移风易俗的新鲜事。

  这不但是新鲜事,还可称为殡葬改革的一项创举。目前我省部分农村,殡改工作与计划生育一样被称为“天下最难”的问题。不少人至今仍信奉先人“入土为安”的旧观念,坟墓讲风水比气派,死人与生人争地。而翁源县农村部分群众敢于革除旧观念,树立新风尚,自愿捐资兴建骨灰楼,既节省了土地也节省了费用。如钟屋村建骨灰楼,村民每人只需捐款50元,加上骨灰盒每户也只需三五百元,而土葬却要花2000元,怪不得连80多岁的钟伯也连声说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实实在在的事情抓起。翁源县把村民自建骨灰楼作为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新举措在全县大力推广,确实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情,相信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希望翁源县这一创举能在全省推而广之。

  曾礼

  图:

  何屋村村民正在骨灰楼里拜祭先人。李先德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