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建"金瓶梅公园"扯动谁的"神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15:53 国际在线

  作者:徐锋

  日前,据媒体报道,安徽的西溪南村以《金瓶梅》故事为文化背景,投资两千多万开发建设金瓶梅遗址公园,预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正式向公众开放。据说,早在2003年,这一蓝图就已纳入当地的“招商项目”。

  《金瓶梅》,这本敏感的“名著”自古以来便备受争议。因此,建“金瓶梅遗址公园”消息一传出,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出谨慎或反对态度。其中一位知名旅游专家认为,金瓶梅遗址公园明显是想“打个擦边球”,利用《金瓶梅》内容的私密性和敏感性来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五年前可能还能达到目的,但在安全套自动售卖机都已进入大学校园的今日中国,性的神秘感早已“气若游丝”,这一想法肯定是不现实的。

  学者的谨慎和反对无疑是专业的,相当于预先宣判了金瓶梅遗址公园的死刑。很显然,这个所谓的遗址公园要想成功,它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凭什么你就是《金瓶梅》的“遗址”?当地招商网上说,“书中主要人物‘西门庆’的原型为西溪南大盐商吴天行。‘西门庆’的私家园林花园(葫芦门、果园、野径园)、‘藏春坞’等在西溪南依旧可见。”而当地所谓学者也经研究发现,“《金瓶梅》的作者、主要人物原型、故事背景都源于当地”。那么学界的权威说法又如何呢———目前,《金瓶梅》的作者归属和创作背景问题还是一桩无头公案,存在至少十多种说法。文化遗址不同于抢注域名或商标,不能先来先得,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这样的“遗址公园”即使用钱堆了起来,要获得人们的认同,恐怕不易。第二,诚如专家所云,今天的中国,性的神秘感不再,以此为卖点,恐怕没有想象中那么赚钱了。

  然而,越过专家的评判,笔者不禁想问———像这样的金瓶梅遗址公园,遇到的真的只是考据学、卖点的难题吗?假设《金瓶梅》故事真的发生在该地,那是否五年前此遗址公园的建立就该是值得赞许的呢?我想,也许我们最先质疑的就是某些人建此类公园的动机。提起《金瓶梅》,虽然争议颇多,但我想,以常人之心度之,此“奇书”的“情色价值”恐怕远甚于其“艺术价值”吧,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恐怕也远甚于它的民俗学价值吧。当地招商网上称,“《金瓶梅》是全方位传播徽文化的载体,扯动着徽文化的每一根神经”云云……我怀疑某些人真是误读、曲解甚至玷污了“徽文化”了,也许《金瓶梅》“扯动着的”不是“徽文化的每一根神经”,而是某些人意识深处微妙的“神经”吧。

  现在提倡“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因此,像《金瓶梅》这样的作品,还是留给学术界去研究,或者某些人自己在家里把玩好了,至于建成公园、供公众观瞻,则有污染视听之嫌,还是算了吧。

  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