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非欧盟制造”失大国之“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16:23 浙江在线

  面对欧洲出现的“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中国人在“万人签名抗议”之后又有了进一步“反击”———浙江台州人阮华梁日前已向国家商标总局发出了“非欧盟制造”商标注册申请,表达对“非中国制造”商标的愤怒。阮华梁说:“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这么做的。”(3月27日《环球时报》)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这么做的”吗?至少笔者反对这样做。

  欧洲出现“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与其说是对“中国制造”的“歧视”,不如说是“仇视”,不过是欧洲个别企业的“恶搞”而已。国内专业人士已经断言,“非中国制造”在欧盟那里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个别企业对“中国制造”的仇视既不能代表欧盟的态度,更不能代表欧洲广大消费者的态度。那么面对“非中国制造”的“恶搞”,中国人其实应该气定神闲,以玩赏的心态来看待欧盟个别企业的这副“洋相”,而万不可急火攻心———此前我就在一篇评论中指出过:“对‘恶搞’太当回事,其实正中‘恶搞’者的下怀,反而‘搞’得越加起劲,人们也不再关注‘恶搞’,而转过来关注被‘恶搞’者的那副窘态。”

  欧洲出现“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中国就有人来个“非欧盟制造”商标申请,以“恶搞”对“恶搞”,四个字叫“以怨报怨”,而“以怨报怨”历来为中国传统道德所排斥。而且,一个事实是,“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只是欧洲个别企业的行为,而中国人的这个“非欧盟制造”则是针对所有欧洲企业———冤有头,债有主,中国人难道不明白如此简单的道理?自己为自己树敌,何其不明智如此!

  在我看来,即使“非中国制造”商标成为事实,中国人“以怨报怨”地来个“非欧盟制造”,也是下下之策。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冤相报是“双输”之局。当然我也并不认为,面对“非中国制造”中国人非“以德报怨”不可,“以德报怨”将“宽容”的美德发挥到极限,但多数时候恰恰是“丧失原则”的体现。“以怨报怨”不行,“以德报怨”也不行,那么到底怎么做才好呢?四个字:“以直报怨”。“以直报怨”与“以德报怨”一样,出自《论语》:“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是反对“以怨报怨”同时也不认可“以德报怨”的,而主张“以直报怨”。这里的“直”是公道、正直之义,而以现代的观念,也可以理解成“规则”———“以直报怨”很好理解,譬如,有人偷了你的财物,“以怨报怨”是你也去偷他的财物,“以德报怨”是放任、原谅其偷窃行为,“以直报怨”则是报警,让其为犯罪受到惩罚。那么回到“非中国制造”事件上,中国人应采取怎样一种策略,不是显而易见吗?

  “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可宝贵的精神之一,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理性。而现在这个看似“针锋相对”而实乃“以怨报怨”的“非欧盟制造”商标申请,则显然失去了“直”,失去了“理性”,反衬出大国国民“小器”的一面。在西方价值观已不足以化解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多道德、伦理困境,正寄希望于在中国儒家文化中找到更切实的路径之时,“非欧盟制造”不啻是一种反讽。


作者: 咏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