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工子女:期待一张安稳的课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01:57 大江网-江西日报

  

农民工子女:期待一张安稳的课桌
只能寄居在铁道边一栋民宅里的立新小学

  

农民工子女:期待一张安稳的课桌
破旧的课桌阻挡不了孩子对知识渴求的目光

  

农民工子女:期待一张安稳的课桌
没有操场,孩子们课间只能在居民楼前玩耍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对委托承担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要在办学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提高办学质量。

  近日,记者就此走访了南昌数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见证学校办学之艰难,感受农民工子女求学之艰辛……

  寄居于民房的“立新小学”

  【这里没有操场,也没有教学楼,确切地说,就连正规的教室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租借来的一幢三层居民楼,五六位已退休却仍在发挥余热的老教师,更为重要的是,还有200多名在知识上嗷嗷待哺的农民工子女。】

  这里是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青云镇熊坊村的“南昌立新小学”,3月27日,在琅琅的书声中,记者敲开了这里的两扇木门。开门的是“校长”熊庆荣,60多岁,自称“当过干部,也拉过板车”。这间“学校”位于村口,“校舍”是一栋三层的民房,一楼租给了一家木材加工厂,“加工时电锯的声音让人受不了”。上面两层是“教室”,最大的四年级教室也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塞着从各地“淘来”的破课桌椅。虽然窗外春日艳阳暖意融融,但教室里光线依然不是很足,甚至还有些阴冷。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挤成一团,他们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黑板,近乎虔诚的神态写满对知识的渴求。讲台上站着的是一位60多岁的白发老教师,她叫熊招水,从附近的万溪小学退休后便一直在此任教,月薪500元,是这里的最高工资。熊招水说,她来这里全是为了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想让他们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立新小学”创办于1992年。那年,拉板车的熊庆荣看几个工友的孩子没地方读书,便张罗着给他们办起了“学校”。当时学校只有9个孩子。熊庆荣在“文革”前上过高中,便“校长”、教师一肩挑。第二年,学校便小有名气了,租住在附近的农民工纷纷把子女送了过来,学校学生一下子增加到了40多名。熊庆荣忙不过来,便把女儿、儿子都拉来当老师,办起了“私塾”。再后来,“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多,达到了200多名,熊庆荣便请了附近学校一些退休的老教师来校执教,其间,校舍也几经迁移,最终落在现在的位置。

  屡被封门的月兔实验小学

  【几经风波,月兔实验小学还是被迫搬进了新校舍,“校长”于才华的眉头这些日子就没舒展过,让他心忧的是搬进新校舍后悬在头上的9万多元租金。】

  月兔实验小学成立于2002年,其招收对象也是农民工子弟。像“立新小学”一样,成立之初,月兔实验小学也是寄居在民房里。2004年8月,于才华找到了一块好地方——南昌市青山湖区塘山镇南镇村刘堡村小组的一幢楼房,租金是一年3万来元,虽然有点贵,但这栋楼有围墙有院子,颇有点学校的样子。在这里扎根之后,月兔实验小学的规模也慢慢扩大了,不仅有近500名学生,而且增设了初一年级。就在一切好像都欣欣向荣之时,麻烦出现了:3月1日,刘堡村小组的一些老人将校门锁了起来,并阻止师生入校;3月2日,又有人将一堆黄沙运至校门口封堵校门。于才华告诉记者,这一切都缘于学校和刘堡村小组的租借纠纷,刘堡村小组的目的是让学校迁入一幢新建的但租金翻番的楼内。后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被中断了两天的教学恢复了正常,但是,迫于压力,学校最终还是迁入了新楼。

  就读公立学校门槛重重

  【“吃了没读书苦”的农民工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朴素而又直接的认识,他们多方奔走,希望能为子女找到一个好学校,但微薄的收入常常将他们的梦想击碎。】

  邹世荣来自广丰县,夫妻俩在南昌市包家花园附近的一家木材加工厂打工,女儿邹燕(化名)今年8岁,自小跟随他们在南昌生活。去年,小邹燕要上学了,邹世荣到附近的几所公立小学问了一下,人家要收借读费,一学期300元,再加上杂费等,要六七百元,邹世荣摸摸自己的口袋,只能作罢。邹世荣的经历是大多数进城农民工的一个缩影。

  2005年,邹世荣听到利好消息,南昌市将14所中学、若干所小学都划入可免收借读费接收农民子弟之列,便跑到区里免收借读费招收农民工子弟的定山小学、建设路小学咨询,可人家说他不符合农民工的条件。因为这里的“农民工”必须持有南昌市市区(含开发区)或县城城区暂住证明;持有合法的劳动用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持有房屋产权证或一年以上租房协议并居住在城区(各县区根据城市发展情况界定具体范围);已办理养老保险。在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的今天,能够全部符合以上条件的农民工寥寥无几。

  在子女入学的道路上,邹世荣很尴尬地看到,自己想做“农民工”都难。无奈之下,邹世荣只能将女儿送入“南昌立新小学”,虽然条件简陋,但收费低,“最起码也能让她认几个字”。

  期望像城里孩子一样上学

  【谈起创办民工子弟学校的艰难,“立新小学”和月兔实验小学的“校长”熊庆荣、于才华声音几度哽咽。但他们说,这些都无所谓,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这些孩子能像城里孩子一样上学,和城里孩子一样动手、动脑……】

  艰难不仅在于农民工,也在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创办者。谈起创办民工子弟学校的艰难,熊庆荣、于才华两位“校长”的声音几度哽咽。熊庆荣说,他的“学校”因为软、硬件无法达标,至今为止依然是“黑户”,但事关200多名孩子上学问题,有关部门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熊庆荣最艰难的时候是学校创办之时,那时候课桌椅都是他自己四处讨来木板钉的,没有试卷他就等公立学校考完之后,借卷子复印给孩子们做。熊庆荣说,他最大的心愿是政府能将这200多名孩子接走,让他们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上学。

  于才华走的路和熊庆荣一样艰难,不管记者怎样追问,这位当过兵的汉子拒绝去回忆其中的细节,但他哽咽的声音足以表达一切。他惟一想让记者帮助呼吁的是,能不能让公立小学将一些淘汰下来的设备捐赠给他们,让那些农民工的子弟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动手、动脑。

  入学难症结该如何解开

  【据了解,造成农民工子弟入学难的症结在于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而农民工子弟通常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

  南昌市某区教育局有关人士坦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较少,加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基础教育本身的压力也增大,没有能力让公立学校接收更多的农民工子弟。而社会办学方面,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收费相对低廉,在没有利润的前提下,没有人愿意投资兴办正规学校招收农民工子女。目前南昌市存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严格说来都是不符合办学要求的,但考虑到涉及众多孩子上学的实际问题,教育部门也没有取缔。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问题,在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民革省委会提出了《保障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调查与建议》的集体提案,建议修改和完善《义务教育法》相关条款,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义务教育法》能惠及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每个适龄儿童,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建议当地政府将农民工子女就学纳入当地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对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学校要给予补贴;应把教育设施的基础投资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内,兴建和扩建一批学校,注意布局合理,缩小学校之间的软硬件差距,整体提升中心城市的义务教育水平,使城市的孩子和农民工子女真正做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但愿农民工子女期待一张安稳课桌的“奢望”,不久将成为现实。

  让每位农民工子弟都能有张安稳的课桌,不仅关乎教育公平,更关乎社会的发展、进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致电、致信本版参与讨论,电话:0791-6849202,E-mail:jb_lqm@sohu.com。

  本报记者 刘勇 刘青梅/文

  本报记者 宗欢/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