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纸二奶”折射文化滞步与腐朽还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02:19 新晚报

  陈一舟

  清明节扫墓、祭奠先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充溢着浓浓的文化底蕴。然而,近年来这一传统却屡遭轻薄和亵渎,最典型的当属“纸二奶”的横空出世。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试举一例:在北京,大量冥币贩子涌上街头大肆推销祭品,这些祭品包括冥币、“天堂银行”的存折,甚至还有烧给已故亲人的“纸二奶”。

  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单纯的迷信心理,由此,折射出一种现实的世态。当前,富有者“包二奶”成风,普通人“婚外恋”、“一夜情”流行,就是令人不可回避的现实世态。

  如此不健康甚至是堕落的世态,反映出在某种层面上的“文化滞步”。改革开放数十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足,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化发展呈现出相对的迟缓滞步———经济发展带来了观念的巨变、价值的多元,而对其具有规范和支撑作用的道德文化体系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缺乏正面文化支撑的价值追求,在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等概念上模糊不清,方向不明,无形中会在金钱与欲望交织的诱惑中逐渐“劣”变。

  “文化滞步”为腐朽事物的“泛起还魂”提供了时机。二奶即“妾”,是中国几千年的一夫一妻多妾婚姻制度的产物。用现代的眼光看,“二奶”就是腐朽的代名词。“包二奶”是少数人无德的秽行,遭人唾弃,但曾几何时,这种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却在“文化滞步”的背景下,为社会所默认和宽容,还逐步滋生出赖以生存的土壤———很多腐朽的元素、腐朽的理念,悄然从偶尔的沉渣泛起演变成大面积的还魂再生。

  “纸二奶”是腐朽泛起还魂愈演愈烈的最好例证。诚然,对此我们可以迅速掀起一场打击旋风,使之暂时销声匿迹。但是,倘若没有彻底铲除它滋生的基础,未能净化它借以生存的思想文化空间,它还是会千方百计地依托各种形式再次死灰复燃还魂再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