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论文厚学历高官味浓——三问我国高校怪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06:4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李亚彪郭奔胜顾立林)前不久,北方一所著名高校的教授呼吁:高校不能成为学术腐败的寄生地。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要坚决把学术剽窃淘汰出局……

  “高校到底怎么了?”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让社会各界质疑:高校论文越堆越厚,为什么精品并不多?培养的学生学历越来越高,就业为何一难再难?有的高校“衙门化”

越来越重,“官本位”意识越来越浓。

  论文越堆越厚——精品有几何?

  在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校园网论坛上,去年上半年,有网民对浙江一名大学教授3年发表80余篇论文一事进行了评论:“当你肆无忌惮连篇累牍地在垃圾杂志上疯狂‘制造’论文时,你是否想到过你正在浪费国家所给予你的巨额科研资金和巨大荣誉?你的良心何在……难道你每篇论文的7000元奖金和明星教授的风光比什么都重要吗?”

  “这是一个高校评价体系问题,一个教师优秀与否,到底是看论文、科研还是教学?事实上,真正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刀切’。”吉林大学教授连建设说。

  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说:“现在论文研究成果转化率少得可怜,有的不到20%,这是一个悲哀。”有的教育界人士表示,越堆越厚的论文在社会上广受质疑,这与诸多领域创新乏力对比,形成莫大的讽刺。

  学历越来越高——“泡沫”知多少?

  “我带了6名博士生,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真不知道那些带20名博士生的教师是怎么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周来水感慨地说。

  近年来,国内大学培养的高学历学生数量增速惊人。目前,在校研究生近百万人。近5年,年平均增长23%;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

  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催生了种种怪现象:一个只有1万名本科生的学校,研究生却招了5000名;一个科研任务本来就很重的教授,却要带2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一些学生不管成绩怎么样,总想花钱打通关节,再高的文凭也要拿到手……

  “这很不正常。”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亚说,高学历人才培养不能搞“批量生产”。国外招收博士生的学校占整个学校数量的10%左右,而我国高达30%以上。现在无论是硕士点还是博士点,校际间争抢得都十分激烈,而且不顾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有关人士表示,拿招生当政绩,以规模大为荣,持这样观点的人越来越多。曾在河南科技大学工作的夏林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先要从创新型教育抓起,高校培养的有些高学历人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业信念,这样“吹泡泡”式的培养办法不利于高素质人才成长,还给国家自主创新留下“人才隐患”。

  高校官味浓——“主角”为何大错位?

  学校“升格热”,同样是一个令人眼花的现象: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本科升重点,重点还要升综合性的大学;对应的还有处级学校、厅级学校以及处级教授、厅级校长。一位曾到高校采访过的记者说,不知道啥时候,高校出现这么多“干部”。

  在许多人看来,“官本位”观念向“象牙塔”侵蚀,出现了按官位大小分配科技资源和荣誉的趋势。一个教授想拿到一个项目非常不容易,可如果当了科技处长,他就有做不完的项目。一位高校老师说,现在项目申请,有时候学术身份往往不是第一位,而是看申请者在学校的行政职务,校长比处长好拿,处长比普通教授好拿。

  当了官的教授,为了维持自己的学术地位,或放弃做第一流研究项目的念头,只做一些容易完成、不太重要而又有经费的工作;或利用手中权力和对经费的控制,窃取甚至抢夺别人的科研成果。一些非业务出身的高校行政人员也趁机“搭车”,混个博士、硕士头衔。

  有的教育界人士说,高校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和教师,但有的学校却颠倒了。在人们眼里最风光的是那些当了“领导”的教授们,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还占据了一些重要项目;他们不用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却每年都有成果申报和获奖证书;他们不太愿意走上讲台,却热衷于到外面“赶场子”;在他们的名片上,一个个醒目的行政职务赫然在列。(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