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奥尔默特的“中国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07:15 红网-湖南日报

  以色列代总理、前进党领导人埃胡德·奥尔默特3月29日,在耶路撒冷老城的西墙(又称“哭墙”)前祷告。初步统计显示,奥尔默特领导的前进党赢得议会选举,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获得了组阁权。

  鲜为人知之处在于,这位以色列政坛重量级人物心中有一份“中国情结”。

  2004年6月,时任副总理兼工业贸易部长的奥尔默特在访华日程即将结束时临时增加一站,专程到哈尔滨皇山犹太人公墓拜谒祖父和其他3位亲人的墓地。

  奥尔默特:我来了!

  “我的父母可能从没有想到在他们离开哈尔滨70年之后,他们的儿子又重新回到这里。哈尔滨,我来了!”奥尔默特访问哈尔滨时说。

  2004年6月,作为原居哈尔滨犹太人的后裔,奥尔默特赴哈尔滨市郊的犹太公墓,祭扫祖父的墓地。奥尔默特一行来到公墓时,恰逢初夏,雨中的墓地宁静肃穆。奥尔默特的兄长、以色列驻华公使衔参赞欧慕然说:“我们兄弟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回到中国哈尔滨,看看我们父母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而这次是我们兄弟二人一同前往!”

  在祖父的黑色大理石墓碑前,奥尔默特兄弟用希伯来文轻声祈祷。随后,他们在墓前放上犹太人祭奠先人所用的小石块。

  随后,奥尔默特仔细端详着一个个用希伯来文或俄文标注坟墓主人姓名的墓碑。他说:“在这里安息着犹太人,他们长眠在中国土地上。曾经也有过以其他身份来中国的机会,但是,我如今以一个犹太人国家副总理的身份,回到这里……”

  哈尔滨:东方故乡

  从19世纪末开始,大批犹太人为逃避迫害和歧视从欧洲来到中国东北城市哈尔滨,在那里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体系和宗教、文化、商业生活……奥尔默特的祖父母也在其中。

  奥尔默特回顾道:“我的家族与哈尔滨有很深的情缘。我的父母在这里成长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在哈尔滨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善。”

  1917年,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约瑟佛维奇·奥尔默特从撒马拉,即现在的俄罗斯古比雪夫来到哈尔滨。1929年,奥尔默特的父亲莫德卡·奥尔默特成为一个犹太人团体的主要发起人。

  1934年前后,莫德卡·奥尔默特准备返回巴勒斯坦。然而,约瑟夫·约瑟佛维奇·奥尔默特老人把哈尔滨当作自己准备生活一辈子的地方。他在哈尔滨人中间生活了20多年,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是“外人”。

  老约瑟夫哪里也不去,也不允许儿子离去。莫德卡·奥尔默特能够去荷兰学习并最终离开中国,得益于一位中国朋友帮助。

  埃胡德·奥尔默特说,由于祖父觉得当时在中国的生活十分满意,所以不同意父亲离去,因而也没有为他提供资助。“于是,父亲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来到一所中国人的学校教授俄语,两年后,终于促成荷兰之行。如果没有中国朋友帮助,父亲的梦想可能难以实现!”

  他说:“父亲88岁高龄去世时,他最后仍然说的是中文。虽然我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父亲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牵挂着他的第二故乡———哈尔滨!”

  兄弟:寻根、回报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述笑与奥尔默特有过4次会面。“每当有来自哈尔滨的中国犹太人研究学者代表团访问以色列,”李述笑说,“奥尔默特都总会抽空与大家会面。他把来自哈尔滨的客人都看作老乡,会详细询问‘第二故乡’近年来出现的变化!”

  奥尔默特及其家族成员把哈尔滨视为第二故乡,他的兄长欧慕然曾经放弃去美国任外交官的机会,而来中国担任以色列驻华农业参赞。在华任职期间,欧慕然多次回到哈尔滨拜谒先人墓地,还多次安排以色列农业专家向黑龙江参与绿色食品研究的人员提供免费培训。2003年,黑龙江省农业代表团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在以色列举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农业博览会。此后,以色列高技术农业示范园在哈尔滨建成,低流量灌溉、滴灌系统技术等以色列先进技术在黑龙江省得以应用。

  李述笑说,身为当今全球焦点人物,奥尔默特及其家族成员那份浓重的“中国情结”令他感动。以色列议会选举之际,中国哈尔滨的“故乡人”也自然对奥尔默特有着一份特殊的关注……(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