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们目前的吏治为什么治不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09:09 四川在线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近日接受访问时透露,中国官员腐败风险系数仅为4%,这意味着100个贪官中涉案被捕的仅4人,96人仍过着安逸生活。因此,说我们目前的吏治不好,应该是不容置疑的问题。说党中央和国务院没有加强吏治也是不客观的。但为什么收效甚微?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与我们目前对官员的考核方式不能说没有关系。

  我们目前对官员的考核方式,第一,还没有完整或者科学的评价体系。第二、由于没有完整或者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官员的考核还停留在人治上。这种人治往往又是上级决定下级的命运,和下级决定上级的命运。说上级决定下级的命运,都好懂,用不着解释。说下级决定上级的命运就要解释了。如省委对市委领导考核,要了解市委领导人的情况,包括民主测评、民主推荐,都是仅仅局限在市委领导的直接下级,即市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县委书记、县长这一层次上。这一层次的人讲市委某领导好,他就好;讲不好,他就不好。投票推荐他上一个台阶,他就能上一个台阶,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也是有着相当重要影响作用的。市委对县委、县委对乡镇、科局,都是用的这一个模式。

  由于有了这一层关系,上级领导哪一个又愿意平时得罪人搞“吏治”?

  也由于这种考核方式,使真正平时敢于坚持原则,不愿与之同流合污的人所不容,就出现过某市一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群众口碑非常好,而官碑不好,最后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职务改调为市政协副主席的事。

  二、与我们目前有的官员不能做到“己正”也不能说没有关系。

  打铁必须本身硬,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正人。从表面上看或者从理论上说,我们的官员应该是好的或者较好的占多数,但从民众反映看,地方上几乎很难找出几个清正廉洁的官员。

  民众的反映是否正确,尚且不论,但各级的确对吏治不甚积极这是事实。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许多活动,如“三讲”、“先进性教育”,等等。但每次活动几乎都是走过场。再不,就是矛头专对下级,把“古之圣君治吏不治民”搞成“治民不治吏”。举一个小小例子。某省组织学习郑培民,为了寓教于乐,安排省花鼓戏剧院巡回演出来到某县。通知要求各单位必须派人观看,并说全体县级领导都将出席观看接受教育。剧院将最好的座位留给了县级领导。但到开演时,没有一个县级领导来观看。

  还有,有的案子的查处,最后都不了了之。这几年对经济犯罪案件的判决是能轻的尽量轻。

  这是为什么?群众认为是怕拔出罗卜带出泥。是否有道理?只有用实践检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