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收购华夏基金逾40%股权面临难题 中信证券控股两基金或寻特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09:39 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

  最近业内颇为关注的“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一事,终于成为现实。然而,中信证券目前已持有中信基金49%的股权,是其控股股东。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11条: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此次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将同时

控股两家基金,将如何避开相关的法律障碍?消息人士透露,中信证券对同时控股两家基金公司可能寻求管理层特批,而非兼并一途。

  最近业内颇为关注的“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一事,终于成为现实。昨日中信证券发布的监事会公告称,同意公司收购华夏基金40.72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受制于相关规定,业内普遍认为中信原来控股的中信基金必须和华夏基金合并。但昨日记者综合各方消息了解到,由于合并难度太大,中信此次收购可能会寻求管理层特批,尽量避免走向合并一途。

  收购价低于市场价

  根据议案,中信证券计划收购华夏基金40.725%的股权,其中受让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35.725%股权,受让北京证券持有的5%股权,上述收购总价款不超过3.3亿元。据了解,下一步,中信证券将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支付转让价款,并办理相关手续。公司证券事务代表郑京表示,收购一事还需要经过股东大会投票表决通过。

  华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目前旗下共有5只封闭式基金,7只开放式基金,以及多只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管理基金数目居国内第一。截至2006年2月底,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450亿元,注册资本13800万元,照此计算,此次收购每股价格约为5.9元。业内人士认为,收购价格偏低。据称,因为中信证券参股的中信建投证券重组华夏证券帮北京市政府解决了大难题,所以可以以低价获取华夏基金相关股权。

  中信、华夏基金将合并?

  问题在于中信证券目前已持有中信基金49%的股权,是其控股股东。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11条: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此次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将同时控股两家基金,将如何避开相关的法律障碍?

  业界普遍猜测,解决的唯一途径是中信证券将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合并,这样新的基金市场占有率将会达到10.74%,整体排名可以上升到继南方基金之后的第2位。联合证券分析师张大威表示,如果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整合之后,通过中信证券前期大规模收购打造的网络平台,对基金的销售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信在证券和基金行业的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确立。

  同时控股或寻管理层特批

  如果两家基金合并,这将成为基金行业第一宗合并案,对基金行业的整合也将有极大的示范意义,但记者昨日了解到,由于操作难度太大,中信证券对同时控股两家基金公司可能寻求管理层特批,而非兼并一途。

  对于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如何定位的问题,包括中信证券跟华夏基金的相关人士昨日都拒绝表态。北京一家合资基金老总表示,华夏基金与中信基金的合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将会遇到极大障碍,旗下的基金都面临着改变基金管理人的问题等,而根据相关要求,这种情况是要求召开基金持有人大会商议解决,“单华夏就有12只基金,这需要多大的成本!”

  还有一个是团队磨合的问题。尽管是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但华夏基金的业绩地位远高过中信基金,“如果合并,谁来当总裁?谁来当投资总监?团队磨合是个大问题”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了质疑,而该基金在更换了股东和管理团队调整后,业绩出现了较大滑坡。

  华夏基金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中信证券可能会通过某种方法避开《管理办法》的限制,或者寻求管理层特批,合并将是最终不得已的办法。据悉,华夏基金这周就将去证监会就并购一事进行说明。

  广东南方福德瑞律师事务所的张健良律师向记者表示,《管理办法》属于部委制订的行业性法规,部委具有最终的解释权,只要不违反上位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部委可以有“特批”的权力。换言之,管理层对中信证券“特批”没有法律上的障碍。

  经过几年熊市的磨炼,基金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些小基金公司步履维艰,对于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有媒体解读是基金行业整合大戏开唱的标志。但银河证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群航昨日表示,“基金合并潮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

  链接

  中信证券净利增141.5%

  中信证券昨日公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05年末,公司总资产规模203.16亿元,增长53.76.%,主营业务收入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3%;主营业务利润4.01亿元,比上年下降1.45%;实现净利润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45%。

  中信证券的年报业绩高于不少分析师此前的预期。联合证券张大威认为,在手续费收入稍有下降和承销收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公司收益增长主要来自于债券承销和债券投资差价收入大幅增长。受益于债券市场大幅上涨,2005年自营业务收入增加较多。

  本报记者贾肖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