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改革决定中国的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10:06 东方网

  景蔚作品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新时期27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我国经济总量2005年达到18.23亿元,换算为美元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约10倍,增长速度年均达到9.4%,经济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人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政治文明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欣欣向荣。中国呈现“盛世状态”。人民唱颂《好日子》,海外舆论高度评价和肯定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家媒体称“感受到中国龙的呼吸”。

  正因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要建立市场经济为基础资源配置方式的体制,实属不易。尤其是改革步入“深水区”,即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福利方面的改革,利益调整、整合的难度很高,出现改革方案和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然而,改革决定中国的命运,在改革攻坚的时刻,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

  3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团审议时的讲话,对改革问题作了重要指示。胡锦涛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他提出四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二是“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自身的弱点”,要求“重点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四是“注重改革政策的协调性”,统筹好各方面的改革、各方面的工作和各方面的利益,使改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学习胡锦涛同志的这段指示,我认为,在当前,坚持改革与完善改革紧密联在一起了。也就是坚持改革的方向,一定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方案的统筹性、改革实施的适度性、改革结果的普惠性。

  改革方案的科学性是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不可测因素增多,“深水区”对“弄潮儿”的“水性”要求也提高了。比如,争议比较多的国企改革,我们的主要思路是:经济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产权要明晰化;将国有资产“流动起来”,并且力争在流动中不断增值。实践告诉我们,国有资产从“不动”到“流动”,要过“五个关口”,资产核准关、资产评估关、资产交易关、规范决策关、公平分配关。每一个关口都存在运作的空间和机会,而国资流动的权限划分、程序设定方案的制定,每个关口都难题丛丛。又比如,医改的思路是将国家全部负担医疗费用的老办法,改成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投入一块,用社会统筹的方法提高医疗保障的方法。然而,三者出资的比例,个人在不同年龄段中出资的不同数额的安排,医保运作资金互济“板块”的设计考虑,等等,都会对医改的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

  改革的统筹性,随着改革的深化,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我国的改革以农村联产承包为突破口启动的,如今改革在各个领域、部门、方面都展开了。而且,改革的相关度提高,一项改革措施常常“牵一发,动全身”,整体推进,协调配合的要求越来越高。2005年8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成为综合改革试点区,就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显示出改革的统筹性要求的提升。我以为,所谓“统筹”,这是“当家人”的语言,“当家人”才有统筹的资格、统筹的责任和统筹可支配的资源。党和各级政府就是受人民委托的“当家人”。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就点到了“穴位”。市场经济是一柄“双刃剑”,市场调动社会最基本细胞的“能耐”特别大,它对与自己利益相联系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有着巨大的“开发力”。然而,市场经济这个优点与它存在的缺点是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主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双刃剑”的负面在起着作用。市场有它所为的地方,也有它不能起作用的地方,有其弱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应该具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力地克服和消解一般市场经济的负面问题。如需要各级政府更多地发挥它们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重要作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注重改革政策的协调性”,这里有统筹经济改革的各项工作的课题,有统筹经济改革与其他改革的课题,有统筹改革发展稳定课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实践。

  改革方案有了,改革实施中的“分寸”、“火候”把握又十分重要。改革是一个各方利益重新调整、整合的过程,改革初期,由于要改变权力和利益中央高度集中的体制,我们采取了“放权让利”的方案,曾经出现“普遍做加法”的改革方式,现在,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常常有人做了加法,有人暂时有利益损失,做了“减法”。所以,改革的实施一定要十分细致和慎重。在调整中我们常说,“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要看稳定的程度”,也就是群众可接受的程度。而且,中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东中西部的情况不同,各省市的情况不同,一项改革措施推出,要注意它在当地的适宜程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好事做不好,难以得到群众的拥护。

  最后,改革的普惠性,日益放到各级官员的工作议事日程上。从目前各地情况来观察,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方面的“公共品”建设,成果卓著。这些硬件类的“公共品”,使人民普惠,我们充分肯定。相比之下,福利保障类的“公共品”建设还跟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意见》提出,加大财政对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投入,是适时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各界对公平的关注,促使我们在提高改革的普惠性上下大功夫。

  2003年,党中央在市场经济框架初步建立后,及时制定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就号召我们,努力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文章”。这次,胡锦涛同志在3月6日的讲话中再一次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这就需要各方面人士多提建设性意见建议,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为完善改革做贡献。


作者:周锦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