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射洪县瞿河乡桅杆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18:44 新华网 |
新华网成都3月30日电题:一切为了让群众满意--四川射洪县瞿河乡桅杆村新农村建设见闻(下) 记者杨三军 “这几年变化这么大,多亏有村里的好干部。”这是记者在四川省射洪县瞿河乡桅 杆村采访时,听村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从村民的口中得知,桅杆村原来的基础条件并不好。村班子内耗严重,村级负债沉重;民心涣散,群众工作难做;群众生活不够富裕,缺乏增收项目;基础设施差,村道路破烂不堪,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泡泥汤…… 而如今,村民们说起村干部近年来的“政绩”,人人都谈出不少:修通村组道路,打卫生井,建沼气,发展果树,兴修水利,建养老院……“从电视、报纸上大伙都知道新农村建设。”60岁的村民宋德芬言语直白,“我觉得,上下结合一条心,才能‘开创’新农村。” 射洪县是川中丘陵地区的百万人口大县,是四川省唯一的丘区经济发展示范县。面对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交通不便等不利条件,射洪县担当起丘区“突围”、破解发展难题的“先行者”。桅杆村便是射洪农村的一个缩影。 谈及桅杆村,射洪县委书记何大海将其经验概括为“三个有”: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关键,有一个好的规划是前提,有一个好的运作机制是保障。何大海将“带头人”的话题延伸开来:“税费改革以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两难境地:村干部难当、好干部难选。一个好的‘带头人’,不仅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还要有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好作风。” “千帮助,万帮助,不如帮助建好党支部。”2003年,射洪县按照“精简人员、充实村组、转变作风、重心下移”的原则,大力精简和优化村组干部队伍,同时,选派558名优秀乡镇干部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 就在那一年,34岁的瞿河乡财政所所长李林被选派到桅杆村任党支部书记。在村组改革中,桅杆村组干部由原来的17人下降为4人,全部为党员,村两委干部兼任村民小组组长,工作“一竿子插到户”。 “刚到桅杆村时,村里的状况着实让我的心冷了半截。但是,既然来了,就要干好,要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成绩来。”李林深知,只有大力发展增收产业,助农增收,才能满足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 桅杆村过去有“两杂”制种的传统,但不成规模,效益差。李林通过召开村干部会和村民代表会,首先统一思想,然后联系到正大、蜀兴种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将桅杆村发展为制种基地。当年,全村仅水稻、玉米、棉花制种,人均增收就达130多元。 坚持“村民自治”,通过“一事一议”进行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桅杆村有3个组是出了名的“干湾子”,过去一直用柴油机抽水灌田,费用很高,群众怨声载道。李林带领村班子成员实地考察,向上汇报争取支持,并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在具体操作中,村干部不管钱,只负责协调、组织和服务;资金由村民代表管理,并负责材料选购、工程质量监督。不到10天,一座投资2万元的抽水站建成了,抽水那天村民奔走相告,笑逐颜开。 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李林狠抓两委自身建设,从自身做起,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责任。在他的示范下,村两委干部实现了“从群众找我做事到我要为群众做事”的转变。同时,利用村党员电教点,向党员传授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着力把种植业、养殖业能手培养为党员,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三年来,桅杆村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人,发展新党员4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桅杆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声有色。村上兴建了文化活动阵地,村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和文化活动中心。广泛开展“五星级”(守法星、和睦星、卫生星、文教星、致富星)文明户创评活动,不仅使农民群众进一步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发展意识,提高了致富本领,还带动了农民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完) |